[发明专利]纳米棒阵列的靶细胞捕获基底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301764.3 | 申请日: | 2016-05-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41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 发明(设计)人: | 裴仁军;孙娜;李新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12N5/09 | 分类号: | C12N5/09;B82Y30/00;B82Y40/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铭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4 | 代理人: | 孙伟峰;侯艺 |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阵列 靶细胞 捕获 基底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基于TiO2纳米棒阵列的靶细胞捕获基底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钛酸四丁酯加入酸溶液中混合并搅拌,形成钛酸四丁酯浓度为1.6v/v%~2 v/v %的反应液;
将所述反应液倒入置有导电玻璃的反应釜中,在120~180℃反应4~24 h,在所述导电玻璃的导电面上形成TiO2纳米棒阵列;所述TiO2纳米棒阵列由若干根直径为150~300 nm的纳米棒组成;每根纳米棒由粒径为30~50 nm的纳米粒子构成;所述纳米棒阵列高度为0.8~4 μm;
抗粘附层的制备:将所述TiO2纳米棒阵列置于体积浓度为0.5~3%的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乙醇溶液中反应1~2 h,而后于1~2.5 v/v %的戊二醛水溶液中反应2~4 h,再与浓度为1~10 mg/ml的牛血清白蛋白水溶液于4~25℃反应2~10 h,在所述TiO2纳米棒阵列表面枝接抗粘附分子牛血清白蛋白,形成抗粘附层;
捕获层的制备:将形成有所述抗粘附层的TiO2纳米棒阵列置于1~2.5 v/v %的戊二醛溶液中反应2~4 h,而后与浓度为0.1~10 μmol/L的上皮细胞粘附分子适配体水溶液或修饰化的上皮细胞粘附分子适配体水溶液反应6~10 h,使所述牛血清白蛋白与所述靶细胞亲和捕获分子偶联,在所述抗粘附层表面形成所述靶细胞的捕获层;
醛基封闭:将形成有所述捕获层的TiO2纳米棒阵列置于浓度为0.1~1mol/L的乙醇胺溶液中反应10~60 min,获得所述靶细胞捕获基底;
其中,所述靶细胞为循环肿瘤细胞;所述靶细胞的亲和捕获分子为上皮细胞粘附分子适配体或修饰化的上皮细胞粘附分子适配体。
2.一种基于TiO2纳米棒阵列的靶细胞捕获基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获得,所述靶细胞捕获基底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导电玻璃、TiO2纳米棒阵列、抗粘附层和捕获层;
所述TiO2纳米棒阵列由若干根直径为150~300 nm的纳米棒组成;每根纳米棒由粒径为30~50 nm的纳米粒子构成;所述纳米棒阵列高度为0.8~4 μm;
所述抗粘附层是由接枝在所述TiO2纳米棒阵列表面的抗粘附分子牛血清白蛋白构成;
所述捕获层是由偶联在所述抗粘附层表面的所述靶细胞亲和捕获分子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0176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