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空作业的安全挂篮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99988.5 | 申请日: | 2016-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10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杨兴超;张恩泽;赵诚;许洪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3/30 | 分类号: | E04G3/3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叶青 |
地址: | 30045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高空作业 安全 挂篮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用于高空作业的安全挂篮,包括第一挂篮(11)、第二挂篮(21),所述第一挂篮(11)端口两侧通过担杆(12,22)与所述第二挂篮(21)端口两侧连接,所述担杆(12,22)的两端分别与设置在所述挂篮(11,21)端口两侧的担杆套管(13,14,23.24)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挂篮(11)中部两侧通过固定杆(17,27)与所述第二挂篮(21)中部两侧连接,所述固定杆(17,27)的两端分别与设置在所述挂篮(11,21)内侧立柱中部的固紧机构(15,16,25,26)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固紧机构(15,16,25,26)包括带托架(151,161,251,261)的连接板(152,162,252,262),所述连接板(152,162,252,262)通过螺栓孔(153,163,253,263)连接有U形螺栓(154,164,254,264),所述托架(151,161,251,261)与所述固定杆(17,27)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杆(17,27)的两端设置有竖直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高空作业的安全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篮(11,21)外侧面上及内侧顶部设置有固定护栏(41),所述挂篮(11,21)内侧立柱通过插管(43)连接有活动护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高空作业的安全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杆(12,22)的管壁侧面等距设置有螺栓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高空作业的安全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杆套管(13,14,23.24)管壁侧面等距设置有螺栓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高空作业的安全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151,161,251,261)与所述连接板(152,162,252,262)为整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高空作业的安全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151,161,251,261)为斧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高空作业的安全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护栏(42)至少2根以上。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空作业的安全挂篮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地面对第一挂篮(11)、第二挂篮(21)进行组装,将2根担杆(12,22)分别插入所述第一挂篮(11)和第二挂篮(21)端口两侧的担杆套管(13,14,23.24)中,同时按照施工的要求调节第一挂篮(11)、第二挂篮(21)内侧的间距至所述担杆(12,22)上的螺栓孔与担杆套管(13,14,23,24)上的螺栓孔对齐;穿入连接螺栓、螺母予以紧固;
步骤二,分别通过固紧机构(15,16,25,26)中的U形螺栓将连接板(152,162,252,262)与第一挂篮(11)、第二挂篮(21)的内侧立柱连接;并将活动护栏(42)分别安装在第一挂篮(11)、第二挂篮(21)内侧中空部位,其两端弯钩安插在第一挂篮(11)、第二挂篮(21)内侧立柱的插管(43)内;
步骤三,启动吊车将通过担杆(12,22)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挂篮(11)、第二挂篮(21)吊运至支撑梁(19)施工位置,使担杆(12,22)坐落在支撑梁上,保证第一挂篮(11)、第二挂篮(21)位于支撑梁(19)的两侧,呈骑跨状安放在支撑梁(19)上;
步骤四,调正第一挂篮(11)、第二挂篮(21)位置,将固定杆(17,27)穿过支撑梁(19)下方,并安装在托架(151,161,251,261)上,然后调节连接板(152,162,252,262)位置使固定杆(17,27)上表面贴紧支撑梁(19)底面,拧紧U形螺栓(154,164,254,264)的螺母将连接板(152,162,252,262)与第一挂篮(11)、第二挂篮(21)的内侧立柱固定;
步骤五,施工人员系挂安全带进入挂篮(11,21)内作业,吊车配合料具运输;根据施工的要求随时拆除活动护栏,待完成一个部位施工后,拆卸固定杆,将挂篮吊运至下一施工部位,重复前述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9998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移动组合式单侧大模板结构及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建筑吊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