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节方向盘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94656.8 | 申请日: | 2016-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60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童海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鄞州炬云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04 | 分类号: | B62D1/04;G05G1/08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28 | 代理人: | 李迎春 |
地址: | 31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方向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向盘,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密集架的可调节方向盘。
背景技术
方向盘是一个重要的操作件,由于操作人员不同,而且在使用时所需不同,那个对于方向盘的大小具有不同的需求,配套方向盘的厂家就需要制备数量极为庞大的模具库,以满足不同的要求。显然,这样的方式造成厂家的生产成本较大。故需要设计一款可调节的方向盘,现有市场上具有如公告日为2014.12.24,申请号为201420498238.7的《可调节方向盘》,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方向盘,包括轴杆、连接杆、盘体,所述轴杆的上部设有等高的第一安装孔和等高的第二安装孔,该第一安装孔和该第二安装孔均为盲孔,且该第一安装孔的中心线和该轴杆的轴心线的夹角α为:70°≤α≤85°,该第二安装孔的轴心线和该轴杆的轴心线的夹角β为:50°≤β≤65°,同时,该连接杆的下端插在该第一安装孔或该第二安装孔内之后进行焊接,以及,该盘体采用弹性模量在5~10MPa之间的高分子材料制备,且该盘体固定于该连接杆的上端。所述连接杆具有中空内腔,该中空内腔内卡有铅质配重块,但是这种方向盘结构笨拙,而且外形不美观,调节操作不够灵活便捷,用户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精巧,整体外观美观,操作灵活便捷的可调节方向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调节方向盘,包括盘体与转盘,该转盘设于盘体中央,所述盘体由至少两个分盘体组成,所述转盘上设有齿轮盘,该齿轮盘上连有蜗轮,所述分盘体内穿设有蜗杆,该蜗杆与蜗轮相啮合并实现蜗杆传动,所述蜗杆一端穿射于转盘内,另一端与分盘体相抵,使得分盘体在蜗轮蜗杆的带动下以蜗杆为方向位移实现盘体直径的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分盘体为扇形结构,该分盘体包括外侧弧形腔与内侧弧形腔,该外侧弧形腔与内侧弧形腔之间通过连接腔相连,所述蜗杆设于连接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分盘体与转盘之间还设有与蜗杆平行的连接杆,该连接杆一端穿设于转盘内,另一端与分盘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蜗杆与分盘体的内侧弧形腔之间设有第一导套,所述蜗杆穿设于第一导套。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与分盘体的内侧弧形腔之间设有第二导套,该连接杆穿设于第二导套内。
进一步地,所述蜗杆与分盘体之间设有固定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结构紧凑,将方向盘的盘体分为多个分盘体,分盘体通过蜗杆与蜗轮和转盘相连接,转盘上的齿轮盘与蜗轮相啮合,通过齿轮盘的转动,带动蜗轮转动从而传动给蜗杆,蜗杆转动给与分转盘的弧形腔作用力,从而实现分转盘的移动,由于多个分转盘均与转盘通过相同尺寸的蜗杆蜗轮连接,分转盘一齐的位移实现了方向盘盘体的大小调节,该结构设计精巧,调节操作紧密便捷,适于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3位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3所示,一种可调节方向盘,包括环形的盘体与转盘1,该转盘1设于盘体中央,所述盘体由三个扇形的分盘体2组成,优选的,分盘体2为中空结构,包括两端的弧形腔体,具体的为外侧弧形腔22与内侧弧形腔23,该外侧弧形腔22与内侧弧形腔23通过连接腔21相连,连接腔21内穿设有蜗杆6,所述转盘1上设有齿轮盘11,该齿轮盘11上分别啮合有3个蜗轮7,所述三个蜗杆6分别与三个蜗轮7相啮合并实现蜗杆传动,所述蜗杆6一端穿射于转盘1内,另一端与分盘体2相抵,使得分盘体2在蜗杆6的带动下以蜗杆6为方向位移,实先盘体整体直径大小的调节,所述蜗杆6与分盘体2之间设有固定销3,可以起到定位作用。
其中,为了在实际操作中增加分盘体2在位移过程中的稳定性,所述分盘体2与转盘1之间还设有与蜗杆6平行的连接杆8,该连接杆8一端穿设于转盘1内,连接杆8的另一端和蜗杆6的顶端均与推块4相连接,推块4与分盘体2外侧弧形腔22相抵,优选的,所述蜗杆6与分盘体2的内侧弧形腔23之间通过第一导套9连接,第一导套9与内侧弧形腔23固定连接,蜗杆6穿设于第一导套9内,所述连接杆8与分盘体2的内侧弧形腔23之间通过第二导套5连接,同样的第二导套5固定于内侧弧形腔23内,连接杆8穿设于第二导套5内,且该第二导套5与第一导套9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鄞州炬云机械配件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鄞州炬云机械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946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