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层基布织物及其织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292993.3 | 申请日: | 2016-05-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47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7 |
| 发明(设计)人: | 田驰;周炳明;冯玉;张士龙;郑晓霞;李笑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采逸野蚕丝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3D11/00 | 分类号: | D03D11/00;D03D27/06;D03D21/00 |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21207 | 代理人: | 窦久鹏 |
| 地址: | 112400 辽宁省铁岭***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层 织物 及其 织造 方法 | ||
1.一种三层基布织物,由圈绒经纱与上层基布、中层基布、下层基布交织而成,其特征是:所述三层基布织物经二次分割割绒得到上层为单面圈绒织物,中层为双面圈绒织物,下层为单面圈绒织物,所述的圈绒经纱与上层基布、中层基布和下层基布织造时进行圈/绒转换,在上层基布的下面、中层基布的上下两面、下层基布的上面形成圈组织或绒组织,所述圈组织由圈绒经纱在上层基布的下侧,中层基布的上侧和下侧,下层基布的上侧,通过长打纬、短打纬的方式织造而成,所述绒组织由圈绒经纱在上层基布、中层基布、下层基布之间不断往返联结经二次分割割绒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基布织物,其特征是:所述的三层基布织物由两种颜色的圈绒经纱与上层基布、中层基布和下层基布织造而成,织造上层基布与中层基布之间的圈绒经纱为一种颜色,织造中层基布与下层基布之间的圈绒经纱为另一种颜色,两种颜色的圈绒经纱在织造时可以互相转换,在上层基布的下面,中层基布的上面和下面,下层基布的上面形成两种颜色的圈组织或绒组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层基布织物,其特征是:所述圈绒经纱在上层基布与中层基布之间、中层基布与下层基布之间进行圈/绒转换织造,在上层基布下面与下层基布上面、中层基布的两面形成镜面对称圈绒结构。
4.权利要求1所述三层基布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三层基布织物由圈绒经纱与上层基布、中层基布、下层基布交织而成,在一个织造单元内:
所述的圈绒经纱是由一种颜色的第一圈绒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及另一种颜色的第二圈绒经纱、第四圈绒经纱组成;
所述的上层基布是由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上层基布第二经纱和上层第一基布纬纱、上层第二基布纬纱、上层第三基布纬纱、上层第四基布纬纱、上层第五基布纬纱、上层第六基布纬纱、上层第七基布纬纱、上层第八基布纬纱、上层第九基布纬纱、上层第十基布纬纱、上层第十一基布纬纱、上层第十二基布纬纱互相交织而成;
所述的中层基布是由中层基布第一经纱、中层基布第二经纱和中层第一基布纬纱、中层第二基布纬纱、中层第三基布纬纱、中层第四基布纬纱、中层第五基布纬纱、中层第六基布纬纱、中层第七基布纬纱、中层第八基布纬纱、中层第九基布纬纱、中层第十基布纬纱、中层第十一基布纬纱、中层第十二基布纬纱互相交织而成;
所述的下层基布是由下层基布第一经纱、下层基布第二经纱和下层第一基布纬纱、下层第二基布纬纱、下层第三基布纬纱、下层第四基布纬纱、下层第五基布纬纱、下层第六基布纬纱、下层第七基布纬纱、下层第八基布纬纱、下层第九基布纬纱、下层第十基布纬纱、下层第十一基布纬纱、下层第十二基布纬纱互相交织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层基布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是:串综插筘方法为:将第一圈绒经纱,第三圈绒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四圈绒经纱,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中层基布第一经纱,下层基布第一经纱,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中层基布第二经纱,下层基布第二经纱共10根串入同一筘齿内;
打纬方法为:按三十六梭打纬为一个单元大循环,按短打纬、短打纬、长打纬的顺序,每三次打纬为一小循环的起毛圈方式进行打纬,往复打纬共12次完成一个单元大循环进行织造;
投纬顺序为:按三梭织上层、三梭织中层、三梭织下层,再三梭织下层、三梭织中层、三梭织上层,再然后再三梭织上层、三梭织中层、三梭织下层,最后三梭织下层,三梭织中层,三梭织上层,共三十六梭为一个循环结束,进行织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采逸野蚕丝制品有限公司,未经辽宁采逸野蚕丝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9299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