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建筑物底板抗浮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92435.7 | 申请日: | 2016-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08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刘世明;夏胜天;单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12 | 分类号: | E02D31/1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韩小燕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建筑物 底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建筑物底板抗浮结构。适用于地下室、地下通道等地 下设施的底板。
背景技术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设计地下室时都会碰到处理水浮力的问题。从水 工专业角度,处理这类问题,有两种方案:一、“堵”、二、“导”,而工民建专 业基本采用前者即“堵”的方案。例如,设计地下停车库,需解决抗浮问题, 一种方法是顶板上覆很厚的土层高出室外地面很多;另一种是通过增设抗拔桩 的方式,这需要地下结构底板设置地梁和很厚的底板,这样虽然安全有效,但 极大地增加工程造价。同时,在有些情况下,地下结构抗浮设计不适宜采取增 设较多抗拔桩的方式,这时,则需要考虑其他抗浮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地下建筑物 底板抗浮结构,试图利用导水的方法进行持续降水,减小水浮力,从而节省抗 拔桩,节约建造成本。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地下建筑物底板抗浮结构,所述地下建筑物 包括地面以上的建筑物外墙、地面以下的地下室侧墙及地下室底板,其特征在 于,对应于地下室侧墙、在地下室底板下部设置混凝土截水墙,地下室底板下 部被混凝土截水墙包围的区域铺设透水层,该透水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细砂层、 土工布、粗砂层、石子层、彩条布和混凝土垫层;在地下室外部并低于地下室 底板的位置设置集水井,所述透水层与集水井之间通过导水管连通。
所述混凝土截水墙采用素混凝土,混凝土截水墙的高度1~2m。
所述导水管为PVC导水管,埋置于石子层的底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导水”和“排水”的概念,通过对地 下结构下面的弱透水层进行先导后排,人为地降低地下水位,减小水浮力,从 根本上解决地下结构抗浮问题,节约了工程造价。同时提出了一种新的地下结 构抗浮设计概念,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及推广价值。
本发明对于底板所在土层为渗透系数小于10-3米/天的粘性土,较为适用, 如渗透系数大于10-3米/天,则可在基坑周围进行截水处理,如采用设水泥搅拌 桩、灌浆等方法,若采取处理后,使每10000m2面积的地下室每天总渗水量小 于10m3,则同样适用本设计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地下建筑物的剖面图(带有导水管)。
图2是本发明地下建筑物的剖面图(没有导水管)。
图3是本发明集水井及导水管的平面布置图。
图4是本发明集水井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某厂房地下室的结构,地面以上为该厂房的 外墙10,地面以下为为该厂房的地下室,包括地下室侧墙12和地下室底板11, 在地下室底板的下部、对应于上部的地下室侧墙浇筑素混凝土截水墙1,该截水 墙高大于1m(或根据地质情况设置一定深度的止水帷幕)。同时,在地下室底板 11的下部且被截水墙围住的区域铺设透水层,透水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细砂层2、 土工布3、粗砂层4、石子层5、彩条布6和混凝土垫层7,与细砂层2接触的 地面用粘土修平。在石子层5的底部埋入PVC导水管8,导水管的外端穿过素 混凝土截水墙1通往地下室的外部。透水层中的彩条布6和混凝土垫层7起到 隔水的作用。
如图3、图4所示,在地下室外部并低于地下室底板11的位置设置集水井 9,所述导水管8接入集水井9内,当透水层的渗透水经过一定时间的积聚后, 通过导水管8流入集水井9,在集水井9设置排水设备进行排水。在每10000m2面积的地下室每天总渗水量小于10m3时,排水设备足以保持地下水位维持在设 计水位(底板以下1m)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924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折叠式桩基静荷载检测压载水箱
- 下一篇: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