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轮毂边模防错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91530.5 | 申请日: | 2016-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03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周广利;刘建芳;赵丽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皇岛中秦渤海轮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28 | 分类号: | B22C9/28;B22D18/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秦***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轮毂 边模防错模 装置 | ||
一种铝合金轮毂边模防错模装置,解决铸造过程中由于边模位置不准造成外形缺陷的问题。该装置由底板、边模、滑动轴、连接杆和梯形键组成,底板上有弧形槽,边模上有梯形槽,滑动轴和梯形键固定在连接杆上呈对称分布。本装置采用梯形键和梯形槽配合的方式导向,将边模准确定位于装置上。通过滑动轴与弧形槽的配合滑动,使边模均可绕模具中心小幅转动,实现周向位置的自调节,从而消除边模间隙和错模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合金轮毂边模防错模装置,属于铝合金轮毂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铝合金轮毂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制造过程的质量管控也日渐严格。低压铸造毛坯的外形尺寸、表面质量对后序生产和成本的消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见的错模、飞边、漏铝等现象一旦出现,对加工过程会产生极为有害的影响。
传统的铝合金轮毂边模分为四块模体,由边模滑键导向,靠分型面的贴合实现自然定位。传统结构存在准确性差、定位精度低的缺点。边模合模时经常出现偏置、摆动的现象,定位后位置偏差又不可调节,容易使边模分型面错动、产生间隙甚至漏铝。目前,防止错模已普遍成为重要的边模改进项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轮毂边模防错模装置,解决铸造过程中由于边模位置不准造成外形缺陷的问题。本装置采用梯形键和梯形槽配合的方式导向,将边模准确定位于装置上。通过滑动轴与弧形槽的配合滑动,使边模均可绕模具中心小幅转动,实现周向位置的自调节,从而消除边模间隙和错模现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铝合金轮毂边模防错模装置,由底板、边模、滑动轴、连接杆和梯形键组成,底板上有弧形槽,边模上有梯形槽,滑动轴和梯形键固定在连接杆上呈对称分布。底板上的弧形槽,其圆弧夹角为20度,圆弧中心与底板中心重合。滑动轴位于底板上的弧形槽内,与槽内壁滑动接触,配合间隙为0.1mm -0.2mm。边模上的梯形槽中心对称,两侧面夹角40度,梯形键中心对称,两侧面夹角40度,梯形键和梯形槽贴合。
附图说明
图1为铝合金轮毂边模防错模装置整体示意图。
图中:1、底板,2、边模,3、弧形槽,4、滑动轴,5、连接杆,6、梯形键,7、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滑动轴(4)和梯形键(6)固定在连接杆(5)上呈对称分布。边模(2)上开有梯形槽(7),在合模过程中,梯形槽(7)在梯形键(6)两侧面的导正作用下逐步与之贴合,边模(2)被定位于连接杆(5)上。
底板(1)上的弧形槽(3)对滑动轴(4)起限定作用,使其带动连接杆(5)绕底板(1)的中心转动。圆周方向上,边模(2)受其它边模侧面的挤压,在合模的同时产生左右摆动的趋势。由于限定作用和合模力的共同作用,边模(2)的摆动趋势转化为小幅转动,直至边模(2)侧面与其它边模紧密贴合,达到受力平衡,实现位置自调节。由于弧形槽(3)的圆弧中心与底板(1)中心重合,梯形槽(7)与梯形键(6)贴合,促使边模(2)型面中心与底板(1)重合,不发生错动。
该结构装置提供了边模精确定位和自调节的方式,降低了铝合金轮毂铸造毛坯产生外形缺陷的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皇岛中秦渤海轮毂有限公司,未经秦皇岛中秦渤海轮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915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的连续铸造方法
- 下一篇:旋转式砂型三维打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