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电控制配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89416.9 | 申请日: | 2016-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67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丁宇;范立云;白云;袁志国;李学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L9/04 | 分类号: | F01L9/04;F01L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电 控制 系统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压电控制配气系统,包括高压油轨、压电控制部分、控制活塞、气门体、油箱。气门体上开有的高压进油口通过高压油管与高压油轨相连通,气门体上开有的低压回油口通过回油管连通油箱。气门体上分别设计有高压进油孔、第一密封座面、高低压通孔、低压回油孔和第二密封座面。控制活塞设置在气门上部并与气门体之间形成控制腔,弹簧座通过止动环固定在气门上,气门复位弹簧压紧在弹簧座与外壳之间。本发明通过压电控制部分通断电控制球阀位移,实现对高低压油路的通断及流量大小的灵活控制,进而控制控制腔内液压油的供给量和泄放量,使作用在控制活塞上的液压力灵活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内燃机,具体地说是内燃机配气机构。
背景技术
内燃机配气定时和配气持续角对燃油的经济性、内燃机功率、燃烧及排放等影响重大。进、排气过程必须严格按照内燃机的定时要求进行,在多缸内燃机中,还要按照规定的发火次序来进行,以保证内燃机在最佳工况下运转。申请号为201210441088.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电控液压配气系统,可以实现发动机气门电控全可变的功能,包括气门正时、相位和升程都可以连续调整,但其通过采用电磁阀执行机构控制液压油进油孔和液压油回油孔的开启或关闭控制进入液压缸体内的液压力而实现对气门的控制,电磁阀执行机构结构复杂,电磁线圈电感作用使其响应时间滞后,导致对气门的控制精度差。申请号为201410638791.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由机械、液压和电子控制三个子系统组成的可变配气相位系统,该系统的三个子系统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可变配气相位的功能,但电子控制系统同样采用电磁阀控制,仍然存在结构复杂、响应慢及控制精度差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配气规律灵活可调及配气控制精度高的压电控制配气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压电控制配气系统,其特征是:包括配气单元、高压油轨、油箱;所述配气单元包括气门体、压电控制部分、气门、外壳,所述压电控制部分包括压电堆、顶杆、球阀、球阀复位弹簧,压电堆安装在气门体里,气门体里分别设置顶杆腔、高压进油孔、高低压通孔、低压回油孔、球阀腔和球阀复位弹簧腔,顶杆位于顶杆腔里并位于压电堆的下方,球阀位于在球阀腔里,球阀腔位于顶杆腔下方,球阀复位弹簧腔位于球阀腔下方,球阀复位弹簧设置在球阀复位弹簧腔里并位于球阀下面,球阀腔上端与球阀相配合的位置为第一密封座面,球阀腔下端与球阀相配合的位置为第二密封座面,高压进油孔分别连通顶杆腔和高压油轨,低压回油孔分别连通球阀复位弹簧腔和油箱,压电控制部分下方的气门体里设置控制腔,高低压通孔分别连通球阀腔和控制腔,控制腔下方设置控制活塞,控制活塞连接气门,气门上缠有气门复位弹簧,外壳设置在气门体下方,气门的端部安装气门座,气门座位于外壳外侧;所述配气单元的个数与发动机汽缸的个数相一致。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
1、压电堆通电后,向下推动顶杆,球阀随顶杆一起向下运动,球阀离开第一密封座面并密封第二密封座面,高低压通孔与低压回油孔断开,高低压通孔与高压进油孔连通,高压油轨内的高压液压油流入控制腔,控制活塞与气门一起向下运动;压电堆断电后,球阀在球阀复位弹簧的弹簧力作用下向上运动密封第一密封座面,高低压通孔与高压进油孔断开,第二密封座面开启,控制腔通过高低压通孔与低压回油孔相连通,控制腔内的高压液压油流经高低压通孔回流至油箱,气门在气门复位弹簧的弹簧力作用下向上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894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面宠物垫
- 下一篇:模块式钻井装备运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