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配药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87875.3 | 申请日: | 2016-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3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李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庆 |
主分类号: | A61G12/00 | 分类号: | A61G12/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慧宜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2226 | 代理人: | 姜荣华 |
地址: | 444100 湖北省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配药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智能配药平台。
背景技术
静脉给药 ,由于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剂量准确易控,又便于血药浓度的监测,特别是在 抢救急重病症过程中作用尤为突出,现在已成为临床上不可缺的重要剂型。 然而 ,注射药物也有其特定的局限性,比如配制过程繁琐、无菌操作要求高等,而且近年来由于新药层出不穷和临床治疗上的需要,常需几种注射药物联合使用,而为了减少注射次数、输入液总容积增加,为减轻病人痛苦和简化治疗护理操作,在输液中添加几种药物的“混注”机会日益增多。这样一来就产生了选用何种溶媒、如何溶解和稀释浓度的高低、有无配伍禁忌、有无相互作用和配成的药液保存稳定性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设置智能平台防止配伍禁忌的发生,杜决药物配比引发的医疗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配药平台,对药品配伍过程进行监控,发现配伍禁忌及时进行报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配药平台包括载药平台,载药平台上设有正相固定槽、负相固定槽,正相固定槽内设有第一感应器,负相固定槽内设第二感应器,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通过控制器与报警器连接;
所述控制器通过电子开关与电源连接。
进一步讲,载药平台上设有显示屏,显示屏通过控制器与数据接收器连接,数据接收器通过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与数据发送器连接。
进一步讲,正相固定槽底部设有第一重量感应器,第一重量感应器与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讲,负相固定槽底部设有第二重量感应器,第二重量感应器与控制器连接。
本发明优点在于,可以将不能配伍的药品分别放置在正相固定槽和负相固定槽中,在同一次配伍过程中,使用了正相固定槽、负相固定槽中的药品(将不能配伍的药品进行配伍),即报警,提配操作人员注意,发生了禁忌配伍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控制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优选控制示意图。
图中:载药平台1、正相固定槽2、负相固定槽3、第一感应器4、第二感应器5、控制器6、报警器7、电子开关8、显示屏9、数据接收器10、数据发送器11、第一重量感应器12、第二重量感应器13。
具体实施
如图1、2中,一种智能配药平台包括载药平台1,载药平台1上设有正相固定槽2、负相固定槽3,正相固定槽2内设有第一感应器4,负相固定槽3内设第二感应器5,第一感应器4、第二感应器5通过控制器6与报警器7连接;
控制器7通过电子开关8与电源连接。
工作时,将不能配伍的药品A、药品B分别放置在正相固定槽2、负相固定槽3中,当药品A被拿起时,正相固定槽2中的第一感应器4发出信号,当药品B被拿起时,负相固定槽3中的第二感应器5发出信号,在配伍药品过程中,先打开电子开关8,使控制器7通电,控制器7开始工作,如果存在将药品A、药品B配伍到一起情况时(即存在药品A、药品B在同一次配伍过程中分别被拿起的情况),第一感应器4、第二感应器5会分配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器6,控制器6向报警器7发出信号,报警器7启动,提醒操作人员存在配伍禁忌。当一次配伍完成后,关闭电子开关8,控制器7失电,停止工作,进行下一次配伍过程时,重复上述操作即可,在配伍过程中,通过第一感应器4、第二感应器5可以实时监测是否存在正相固定槽2、负相固定槽3被配伍在一起的情况发生。
优选的,载药平台1上设有显示屏9,正相固定槽2底部设有第一重量感应器12,负相固定槽3底部设有第二重量感应器13,如图3中,显示屏9通过控制器6与数据接收器10连接,数据接收器10通过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与数据发送器11连接,第一重量感应器12、第二重量感应器13分别与控制器6连接。
工作时,数据发送器11将需要配伍在一起的药品名称通过无线或有线网发送至数据接收器10中,然后通过控制器6显示在显示屏9上,操作人员通过观察显示屏9可以很准确的实现对药品的配伍,第一重量感应器12、第二重量感应器13可以实时对放置在正相固定槽2、负相固定槽3中的药品进行称重,可以防止药品超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庆,未经陈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878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