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发井网下曲流河单一点坝储层构型地质建模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85358.2 | 申请日: | 2016-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18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宪国;陈家昀;张涛;林承焰;朱兆群;孙志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6T17/05 | 分类号: | G06T17/05;G06F30/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发 井网下 曲流 一点 坝储层 构型 地质 建模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油气开发地质领域,涉及开发井网下的曲流河点坝储层构型地质建模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在单砂层内部进行单井储层构型界面划分;制作连井骨干剖面,进行点坝内部侧积层对比与组合;在骨干对比剖面上计算每期侧积体的侧积夹层倾角;利用岩心及测井曲线确定每期侧积夹层厚度;利用井点分层数据,建立单砂层构造层面;在单砂层构造模型内,逐期模拟点坝侧积体的侧积夹层顶面和底面,得到侧积夹层层面模型;利用点坝内部侧积夹层层面模型,生成单一点坝内部侧积体和侧积夹层地质模型。利用本发明方法建立的曲流河单一点坝储层构型模型,在粗化处理时,侧积夹层不会因厚度薄而消失,能准确反映点坝内部结构,满足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的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开发地质领域,具体地,涉及开发井网下的曲流河点坝储层构型地质建模方法,发明了一种曲流河单一点坝储层构型建模的方法,解决了储层构型地质模型在应用于油藏数值模拟时,模型网格粗化处理导致点坝内侧积夹层在模型中难以体现的技术问题。
背景技术
地质建模综合地质、测井、地震等多方面信息,建立反映地层及其属性参数空间分布特征的模型。地质模型在油气藏评价、油气藏开发管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它不仅是地质研究成果的集成,也为储层及油藏参数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为剩余油预测与挖潜提供地质基础和依据。
储层构型,也称为储层建筑结构(reservoir architecture),最早由加拿大地质学家Miall于1985年提出,是指不同级次储层单元的形态、规模、方向及其叠置关系。储层构型描述的实质是表征储层内部的沉积非均质性。储层构型研究最初在河流相沉积研究中被提出,2000年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三角洲、浊积扇体等不同沉积相类型的储层,其中,对曲流河的储层构型研究最为成熟。曲流河储层构型研究最早面向岩石露头,近年来国内学者主要将其应用于地下油气储层的研究,以测井资料为主,兼顾地震、油藏开发等信息,刻画地下油气储层的建筑结构空间展布。
曲流河储层构型划分方案和方法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如何利用地质上的储层构型划分结果建立精细的储层构型三维模型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难题。曲流河点坝内部构型界面——点坝侧积界面,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储层中流体渗流的界面,但是这种界面与地层界面斜交,而且厚度很薄,以侧积夹层的形式存在。在进行曲流河单一点坝储层构型地质建模时,如何在模型中描述和建立这些薄的侧积夹层成为储层构型建模的一大难题。
已有的主流商业化地质建模软件中,缺少专门针对储层构型的有效建模方法,往往采用间接的方法实现构型建模。中国石油大学吴胜和团队研发了专门针对储层构型建模的direct软件,该软件在曲流河储层构型建模方面优于国内外其他地质建模软件,该软件中通过设置非渗透性的网格属性处理点坝内部侧积夹层,建立曲流河点坝构型模型。但是,已有方法进行点坝内部构型建模时,都是将侧积夹层通过非渗透性的网格属性来处理的。
受运算能力限制要求,当地质模型应用于油藏数值模拟时,需要首先进行模型网格粗化处理,将建立的小网格地质模型粗化为大网格地质模型,以减少网格数和控制数模运算量。在曲流河点坝储层构型建模中,由于点坝内部侧积夹层厚度很薄,采用现有的方法建立地质模型时,都是将模型网格做到很小,才能在模型中将侧积夹层体现出来,在进行上述网格粗化处理时,侧积夹层网格就会被粗化掉,点坝内的侧积体构型特征就不能体现在粗化后的模型中。所以,已有的建模方法在曲流河单一点坝内部储层构型建模中存在技术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方法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开发井网下的曲流河单一点坝储层构型地质建模方法,为建立精细的储层三维模型提供技术方法,服务于油藏数值模拟和油藏开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1)、在单砂层内部,进行单井储层构型界面识别与划分,得到单井上点坝储层构型划分结果;
(2)、制作连井剖面,对点坝内部侧积层进行横向对比与组合,得到开发井网下单一点坝内部n(n为自然数)期侧积体和侧积夹层的对比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853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