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85337.0 | 申请日: | 2016-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5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冯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杏华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1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风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源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绿色建筑”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室内布置合理,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利用自然通风和太阳能是其重要手段,但自然通风的效果易受室外气象条件和建筑结构的影响,其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暖能力很不稳定。现有的通风系统较为单调,不具有模拟打雷声的功能,难以满足更高需求,该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夏热冬冷且阳光充足的地区,在太阳能烟囱的基础上,提供一种通风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通风系统,它包括地下埋管冷却系统、建筑外墙太阳能烟囱及建筑顶部太阳能通风屋顶;所述地下埋管冷却系统包括埋设于地表下方恒温层的风管,风管一端与设置于地表的进风口及过滤器连通,风管另一端通过风机及静压箱与设置于每层楼下部的送风口连通;所述建筑外墙太阳能烟囱包括设置于建筑物南墙的夹层墙,夹层墙的外墙为透明玻璃盖板,夹层墙的内墙是混凝土墙外贴有吸热板,夹层墙中间为通风间层;透明玻璃盖板的上、下部分别设有可调风阀,第一层楼的夹层墙内墙的上、下部分别设有可旋转换向排风扇和可调风阀,第一层楼之上楼层的夹层墙内墙的上部设有可调风阀;所述建筑顶部太阳能通风屋顶包括锥形屋顶,锥形屋顶的四周及底部为夹层结构,锥形屋顶的顶部设有屋帽,锥形屋顶四周夹层结构的外层为透明玻璃盖板、内层为吸热板,锥形屋顶四周及底部夹层中间为通风间层;在屋帽下的两侧边各设有一个可调风阀,控制锥形屋顶通风间层与外界空气的交换;上层楼的楼顶设有一个可旋转换向排风扇和一个通风口,并与锥形屋顶通风间层连通;还包括一用以播放打雷声的音响系统,所述音响系统与智能手机蓝牙连接。
进一步,所述屋帽之下的锥形屋顶顶部设有两层顶板,两层顶板之间的两侧吸热板为活动盖板,当其翻转上去后,即可阻断屋帽两侧边通道与所述锥形屋顶通风间层的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设置一音响系统,用以模拟打雷声,在增强自然通风效果的同时赋予一定的场景化,使居住者随心所欲的体验打雷声,用以实现更高的需求。本发明利用地下埋管冷却技术,在地表下方的恒温层埋设风管,室外新风经过进风口、地下埋管(地层对风流降温)、风机和出风口组成的新风系统进入建筑室内,在夏季可实现室内降温。在建筑的外围设置太阳能烟囱,利用透过透明玻璃盖板的太阳辐射热增加烟囱内外温差从而增加自然通风空气流动的浮力和热压,利用烟囱效应的抽吸作用使地下埋管中的冷空气从建筑物下部进入,吸收建筑物内的热后变成热空气,热空气从建筑物上部排出,在建筑物内形成空气流动(自然通风),增加了室内通风量,改善了通风效果。在建筑顶部设置太阳能通风屋顶,冬季关闭其中设有的风阀,让通风间层成为一个温室,通过太阳辐射得热来加热室内空气;夏季打开风阀,通过热压和风压作用,将室内的热空气通过空气间层带出室外,起到通风降温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屋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夏季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冬季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杏华,未经冯杏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853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以自吸新风的空气消毒净化机
- 下一篇:可重复利用式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