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移动船舶平台的激光雷达测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84092.X | 申请日: | 2016-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5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薛洋洋;陈刚;窦培林;裴满意;李晓东;江俊杰;闫越;唐焱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7/95 | 分类号: | G01S17/95;B63B1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弛 |
地址: | 212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移动 船舶 平台 激光雷达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上风场风剖面测量领域。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各国政府加大了对海上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海上风电行业 发展前景可观,而且未来逐渐全面向大型化、规模化和大水深海域发展。风能资 源的丰富与否以及变化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开发成本和投资效益,因此在海上风能 开发之初,收集到相关海域上空,相应高度范围内,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短期和 长期风剖面数据至关重要,它是进行海上风能评估、风场选址以及海上风场运营 维护的重要基础。
目前,行业范围内常见的收集海上风剖面数据的方法是,在相应海域内建造 相应数量的大型海上测风塔,利用安装在海上测风塔不同高度处的风速计,来定 点测量和收集风数据,或者最近刚提出的海洋浮标技术与激光雷达相结合利用激 光雷达测量风剖面。然而,这些方式方法仅适用于长期的风况数据收集,对于短 期测量明显不适合,无论从设计建造及运营维护成本和难度还是使用的灵活方面 程度上看,现有的方式方法都不能满足短期风况数据测量和收集的需求。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方式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移动 船舶平台的激光雷达测风系统装置,其能够适应短期海上风况数据测量和收集作 业要求,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运行维护容易、更高得灵活便捷性、尺寸重量小、 便携运输优势明显,且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海上移动船舶平台。
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移动船舶平台的激光雷达测风系统,包括移动船舶平台、安装在移 动船舶平台上的防护箱、位于防护箱内的测风激光雷达、实时姿态测量模块、通 讯模块、控制模块、蓄电池组、自防护箱延伸出的两个立杆、安装在一个立杆上 的气象测量模块、安装在另一个立杆上的雷达天线;其中,所述测风激光雷达用 以测量收集包括水平及垂直风向风速、湍流度和风切变的数据;所述实时姿态测 量模块用以测量记录整个系统六个自由度的运动以及方位变化;气象测量模块用 以测量移动船舶平台甲板上包括水平风速风向、气压、温度和湿度的气象参数。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基于移动船舶平台的激光雷达测风系统装置具有 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提出的系统装置具有尺寸小、重量轻、安装布放方便和较强的 便携性特点,对运输方式和搭载平台要求简单。
2、本发明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相应海域的可移动船舶平台,除去了短期测 风搭载平台的成本,另一方面可移动船舶平台一次出海可以完成多项任务,综合 降低海上作业成本。
3、本发明可以有效地解决特殊海域首次风场风况短期测量工作、相对于相 应海域风况数值模拟和海上长期测量的短期测量验证工作、风场建设阶段的实时 风况数据获取、海上风场调试和运营阶段的测量工作等其它特殊的需要进行短期 测量作业的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其他改进,包括:
进一步的,还包括位于移动船舶平台上的光伏板、位于防护箱上的充电接口、 所述充电接口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组连接,所述光伏板通过导线与充电接口连接。
进一步的,防护箱顶板上开有圆孔作为测风激光雷达发射激光束的通道。
进一步的,测风激光雷达为连续波激光雷达。
进一步的,所述通讯模块和控制模块呈上下叠放固定在防护箱内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箱还设有支撑脚,支撑脚通过焊接或者螺栓固定在移动 船舶平台上。
进一步的,所诉防护箱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包括,防护箱1,支撑脚2,测风激光雷达3,实时姿态测量模块4,通讯模 块5,控制模块6,蓄电池组7,立杆8,型气象测量模块9,雷达天线10,充电 接口11,充电线12,光伏板13,移动船舶平台1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基于移动船舶平台的激光雷达测风系统包括:防护箱 1、支撑脚2、测风激光雷达3、实时姿态测量模块4、通讯模块5、控制模块6、 蓄电池组7、立杆8、小型气象测量模块9、雷达天线10、充电接口11、充电线 12、光伏板13和移动船舶平台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840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