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超声波气密性检测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84016.9 | 申请日: | 2016-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8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杨毅;刘华宜;余建华;王涛;陈伟;熊桂芳;许俊巧;邵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M3/24 | 分类号: | G01M3/2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传感器 超声波 气密性 检测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超声波气密性检测系统,包括设置在容器内的多个超声波发射机,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依次连接的换能器组、信号调理电路、主处理器和信号输出模块;
所述换能器组包括多个换能器,用于采集容器内的超声波发射机通过孔隙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
所述信号调理电路,用于对换能器采集到的超声波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并将其发送给主处理器;
所述主处理器,包括集成在主处理器中的AD采集模块和DA输出模块,用于将放大和滤波后的超声波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通过模糊识别算法、微弱泄露判断算法和数据融合与泄露判断算法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对各个传感器信号进行融合后产生的对泄露情况的一致性解释,并将得到判断结果转换为模拟信号;
所述信号输出模块,用于将包含判断结果的模拟信号发送到信息终端进行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传感器的超声波气密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能器组包括至少3个换能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多传感器的超声波气密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能器组的多个换能器通道之间采用规则同时模式,多个通道同时采集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传感器的超声波气密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出模块包括3种信号输出模式:开关式、模拟式和数字式。
5.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超声波气密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换能器组的不同通道同时收到各个换能器采集到的多通道信号,并对该多通道信号分别进行FFT频谱分析,并将其传输到神经网络进行处理,判断是否发生明显泄漏;
S2、若没有发生明显泄漏,则进入步骤S3;若发生明显泄漏,则判断发生泄漏,并输出泄漏信息;
S3、执行微弱泄漏判断算法,对多个通道的时域信号进行FIR滤波,并通过时域神经网络进行时域DS融合;通过频域神经网络对多个通道的频域信号进行频域DS融合,并对时频域DS数据进行融合,通过D-S数据融合与泄漏判断算法进行判断,若融合结果大于阈值,则判断发生泄漏,并输出泄漏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多传感器的超声波气密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判断发生明显泄漏的条件为:进行FFT频谱分析,若40kHz点的幅值大于10,则发生泄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多传感器的超声波气密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微弱泄漏判断算法的具体步骤为:
A1、对时域信号进行FIR滤波;
A2、将滤波完成的时域信号转到时域神经网络,同时将频域信号转到频域神经网络;
A3、时域DS数据融合,同时进行频域DS数据融合;
A4、对融合后的数据进一步进行时-频域DS数据融合;
A5、决策逻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多传感器的超声波气密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D-S数据融合与泄漏判断算法的具体步骤为:
B1、收到时域合成后数据和频域合成后数据;
B2、对合成后的数据进行时-频域DS数据融合;
B3、进行分时段T数据融合;
B4、进行决策逻辑;
B5、泄露信号输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多传感器的超声波气密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根据阈值进行判断的方法具体为:
DS融合后判断目标类别必须具有最大可信度;
目标类别的可信度值与其他类别可信度之差大于阈值,即判定结果为泄漏 时,泄漏的可信度大于未泄漏的可信度和不确定的可信度;判定结果为未泄漏时,未泄漏的可信度大于泄漏的可信度和不确定的可信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国家电网公司;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8401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