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适应沸腾式泡沫脱硫除尘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281990.X | 申请日: | 2016-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97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 发明(设计)人: | 吴其荣;喻江涛;范振兴;李紫龙;王进;王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重庆科技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0;B01D4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 地址: | 401122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传质构件 脱硫除尘装置 纵向并排 自适应 组孔 分区 沸腾 横向间隔设置 气液传质效率 脱硫吸收塔 板状结构 高适应性 机组负荷 浆液循环 流体通过 均匀性 传质 孔沿 两组 流体 脱除 烟气 二氧化硫 粉尘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沸腾式泡沫脱硫除尘装置,包括用于对脱硫吸收塔内流体进行传质的传质构件,所述传质构件为板状结构,该传质构件包括至少三个沿纵向并排设置的分区,每个分区上沿纵向并排设有至少两组用于流体通过的孔,每组孔由两种不同孔径的孔组成,每组孔中两种不同孔径的孔沿横向间隔设置,所述孔的横截面为梯形。本发明不仅能够提高烟气的均匀性,加强气液传质效率,同时对浆液循环量和机组负荷具有较高适应性,提高对二氧化硫和粉尘的深度脱除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气净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适应沸腾式泡沫脱硫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针对燃煤超低排放政策的提出,传统的脱硫和除尘技术已很难满足超低排放要求下的严格排放指标,通过对现有装置的优化和改进,提升现有装置的脱硫和协同除尘效率成为目前最为有效和经济的一种方式。现有的脱硫除尘设备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专利号为200710093042.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相整流烟气脱硫工艺,其利用了喷淋塔内流场的不均匀性,整流板和喷淋层的设计不会刻意对液相及气相进行均匀的整流,烟气的阻力相对变小,不会造成烟气的流速降低,气相和液相相对不均匀,使得液相和气相始终保持在紊流的状态下进行逆流反应,优化了流场,使系统压降降低,达到节能降耗和降低装置成本和维修成本的目的;
2.专利号为201110447122.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带偏流式双相整流装置的脱硫吸收塔,通过在喷淋层与烟气入口之间设有偏流式双相整流装置,该偏流式双相整流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整流板,整流板垂直于烟气入口流向划分区域,每个区域的整流板上均开有筛孔并且靠近烟气入口区域的筛孔密度大于远离烟气入口区域的筛孔密度,根据烟气进入脱硫吸收塔时烟气分布的不均匀性,烟气浓度低、流速低的区域的筛孔密度大于烟气浓度高、流速高的区域的筛孔密度,因此整流板各个区域的烟气阻力不同,烟气通过整流板时被整流均布,从而使烟气分布均匀,以提高脱硫效率;
3.专利号为201520212632.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燃煤电厂烟气多污染物深度净化控制耦合系统,包括省煤器系统、双混整流提效SCR烟气脱硝系统、高效静电除尘系统、湿法分区提效脱硫系统、双相整流相变凝聚系统和湿式静电深度控制系统,以上系统依次连接,双混整流提效SCR烟气脱硝系统包括喷氨装置、脱硝催化剂和整流调节装置,湿法分区提效脱硫系统采用一塔分区系统或两塔双回路耦合系统,双相整流相变凝聚系统设置在湿式静电深度控制系统入口处。
可见,现有技术均是基于传统多孔板结构设计的整流系统,通过设置多孔板结构来提高烟气和浆液的传质效果,然而,由于传统的多孔板上各孔的孔径均相同,且均为直孔,使其不能有效实现粉尘的高效脱除,且对流场自适应性差,传质效率低,不具备负荷调节功能,降低了脱除效果。
因此,急需开发一种不仅能够提高烟气的均匀性,加强气液传质效率,同时对浆液循环量和机组负荷具有较高适应性,提高对二氧化硫和粉尘的深度脱除效果的自适应沸腾式泡沫脱硫除尘装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沸腾式泡沫脱硫除尘装置,不仅能够提高烟气的均匀性,加强气液传质效率,同时对浆液循环量和机组负荷具有较高适应性,提高对二氧化硫和粉尘的深度脱除效果。
本发明的自适应沸腾式泡沫脱硫除尘装置,包括用于对脱硫吸收塔内流体进行传质的传质构件,所述传质构件为板状结构,该传质构件包括至少三个沿纵向并排设置的分区,每个分区上沿纵向并排设有至少两组用于流体通过的孔,每组孔由两种不同孔径的孔组成,每组孔中两种不同孔径的孔沿横向间隔设置,所述孔的横截面为梯形。
进一步,所述孔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其上孔的直径大于下孔的直径,孔壁与下孔端面之间的夹角α为90~165°。
进一步,各分区上分布的孔的孔隙率为不均等孔隙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重庆科技分公司,未经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重庆科技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819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陶瓷滚动轴承
- 下一篇:一种用于贯流式水轮机受油器的浮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