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土曲霉菌株及其在制备木聚糖酶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81442.7 | 申请日: | 2016-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93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杨齐;黄妹平;黄斌良;吴华德;黄燕菲;蓝健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多得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N9/42;C12R1/66 |
代理公司: | 45116 广西慧拓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九华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土 曲霉 菌株 及其 制备 聚糖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土曲霉菌株及其在制备木聚糖酶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菌株FC7‑1,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11657。本发明还提供了土曲霉菌株在制备木聚糖酶中的应用及生产木聚糖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上述的(Aspergillus terreus)菌株FC7‑1在发酵罐中进行液体发酵,收集发酵产物,离心去除菌体后得到的发酵上清液可作为木聚糖酶制剂,该木聚糖酶制剂含有的木聚糖酶的最适pH值为5.5、最适温度为55‑60℃,其水解甘蔗渣木聚糖的主要产物是木二糖。这一发明对于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提高甘蔗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以及减轻环境压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株土曲霉菌株及其在制备木聚糖酶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低聚木糖是由木糖单元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起来的二糖到七糖的统称,是功能性低聚糖,不能被人体所消化。人们研究发现,低聚木糖特别是其中的木二糖能够作为益生元刺激人体肠道内的益生菌——双歧杆菌的生长,并且比低聚果糖或其它低聚糖具有更为显著的效果。
目前低聚木糖的生产主要包括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生物法生产低聚木糖的主要工艺为碱法提取得到木聚糖,然后利用木聚糖酶降解木聚糖,生产低聚木糖。目前报道的产生木聚糖酶的真菌大多数集中在曲霉属(Aspergillus)和木霉属(Trichoderma)。
CN102787080B一株曲霉菌株及其在制备木聚糖酶中的应用,公开了一株曲霉菌株及其在制备木聚糖酶中的应用。该发明提供的曲霉(Aspergillussp.)菌株FC2-2,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6049。该发明还提供了生产木聚糖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曲霉(Aspergillussp.)菌株FC2-2进行液体发酵,收集发酵产物,离心去除菌体后得到的发酵上清液可作为木聚糖酶制剂,该木聚糖酶制剂含有的木聚糖酶的最适pH值为5.5、最适温度为60℃,其在50℃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其水解甘蔗渣木聚糖的主要产物是木二糖。该木聚糖酶制剂在保健品木二糖的生产中具有应用潜力。
土曲霉是工业中生产洛伐他汀以及植酸酶等的常用菌株,但是利用土曲霉生产木聚糖酶的报道相对较少,而土曲霉所产木聚糖酶能够水解木聚糖,所得产物主要为木二糖的报道尚未见到。
广西作为中国甘蔗的种植大省,每年都有超过1千万吨的甘蔗渣产生,如能利用木聚糖酶将甘蔗渣中所含木聚糖转化为低聚木糖,则对于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提高甘蔗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以及减轻环境压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株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菌株FC7-1,该菌株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邮政编码:100101),保藏号为CGMCC No.11657,保藏时间为:2015年11月27日,分类命名为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菌株FC7-1在制备木聚糖酶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利用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菌株FC7-1生产木聚糖酶的方法,该方法为:发酵所述的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菌株FC7-1,收集发酵产物,即得到木聚糖酶。
进一步,以上所述的生产木聚糖酶的方法,所述发酵的条件为在26-32℃、200-300rpm培养4-7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多得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西多得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814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