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鼻渊病的中药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281290.0 申请日: 2016-04-29
公开(公告)号: CN105726635A 公开(公告)日: 2016-07-06
发明(设计)人: 孔庆晅 申请(专利权)人: 孔庆晅
主分类号: A61K36/575 分类号: A61K36/575;A61P11/02;A61K31/045;A61K35/55;A61K35/618
代理公司: 宁波江东全方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2 代理人: 胡雅芳;张丽荣
地址: 315000 浙江省宁***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治疗 鼻渊病 中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鼻渊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鼻渊病的中药。

背景技术

鼻渊是因外邪侵袭或脏腑蕴热,蒸灼鼻窍;或因脏腑虚损,邪留鼻窍所致,以鼻流浊涕量多,鼻塞,嗅觉减退为主要表现的鼻病。主要病理改变是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渗出、增生、萎缩或坏死等。近年发病呈增多趋势。

鼻粘膜是一种脂质双分子膜,可以用流动镶嵌模型解释。药物可以有两种方式穿过鼻粘膜,一是通过水性细胞间隙吸收孔道;二是通过粘膜中的脂质载体通道。鼻粘膜血管丰富,粘膜上皮毛细血管及腺体周围毛细血管的内膜,具有窗格样空隙,使血管与组织之间容易进行体液及物质交换。黏膜上皮细胞有许多绒毛,增加药物吸收面积。药物可通过鼻粘膜细胞间的水性孔道吸收。鼻粘膜面积大,粘膜下血管非常丰富,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交织成网状,药液可迅速吸收,对于鼻粘膜的局部病变,局部给药治疗效果更佳。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治疗鼻渊病的中药。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治疗鼻渊病的中药,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鹅不食草60~100份、麻黄30~60份、白芷30~60份、麝香1~3份、冰片1~4份、漆姑草20~30份、辛夷15~30份、白贝5~15份、薄荷5~10份、金银花40~60份、细辛10~25份、白云瓜花15~25份、野草香10~18份。

优选地,所述中药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鹅不食草64~95份、麻黄31~58份、白芷35~45份、麝香2~3份、冰片3~4份、漆姑草23~29份、辛夷14~27份、白贝6~10份、薄荷5~7份、金银花41~58份、细辛11~23份、白云瓜花18~23份、野草香12~18份。

优选地,所述中药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鹅不食草70~100份、麻黄35~50份、白芷30~55份、麝香1~2份、冰片1~3份、漆姑草20~25份、辛夷16~22份、白贝8~13份、薄荷6~9份、金银花45~55份、细辛13~22份、白云瓜花17~21份、野草香11~15份。

优选地,所述鹅不食草、麻黄、白芷的重量比为65~90:35~55:33~58。

优选地,所述麝香、冰片、漆姑草的重量比为0.5~3:1~3.5:21~25。

优选地,所述细辛、白云瓜花、野草香的重量比为11~20:16~20:11~16。

上述中药制剂的原料中药:

鹅不食草,菊科天胡荽属植物。石胡荽一年生小草本,高5-500px。茎纤细,多分枝,基部匍匐,着地后易生根,无毛或略具细绵毛。叶互生;无柄;叶片楔状倒披针形,长7-20mm,宽3-5mm,先端钝,边缘不规则的疏齿,无毛,或下面稍有细毛。其味辛性温,归肺经,具有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止痒等功效。植物全草入药,味辛,性温。入肺经。功效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主治用于风寒头痛,咳嗽痰多,鼻塞不通,鼻渊流涕。

麻黄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其性温,味辛、微苦,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可治疗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等病症。别名:草麻黄,华麻黄,拉丁文名:EphedrasinicaStapf,麻黄科、麻黄属草本植物,高20-40厘米;木质茎短或成匍匐状。有三种麻黄属的植物:草麻黄(Ephedrasinica)、木贼麻黄(Ephedraequisetina)与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为草本状灌木,采用部位为草质茎,也是重要的药用植物。生物碱含量丰富,是提取麻黄碱的主要资源。木质茎少,易加工提炼;由于常生于平原、山坡、河床、草原等处,故易于采收,因为麻黄的发汗力强,故外感风寒轻证、心悸、失眠、肺虚咳喘等均应忌用或慎用。老人、体虚及小儿宜用炙麻黄。

白芷,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根圆柱形,茎基部径2-5厘米,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以根入药,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牙痛。赤白带下、痛疖肿毒等症,亦可作香料。北方的一些省区有栽培,多自产自销,少数调省外。一般生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和山谷草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孔庆晅,未经孔庆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812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