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于煤化工废水处理用的萃取剂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280114.5 | 申请日: | 2016-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6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 发明(设计)人: | 苏忠;晋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忠 |
| 主分类号: | C02F1/26 | 分类号: | C02F1/26;C02F101/32;C02F101/34 |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 | 代理人: | 张伟 |
| 地址: | 130022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于 煤化工 废水处理 萃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于煤化工废水处理 用的萃取剂。
背景技术
工业中的萃取剂,大多溶解于有机溶剂,常见的有机溶剂是磺化煤油。因 为它易得廉价,并且对萃取剂有协萃作用,因为里面含有少量的芳香烃。溶于 有机溶剂还能提高萃取剂的萃取能力、增强其金属萃合物的溶解性、降低粘度, 降低其挥发性能、降低其在水中溶解性。
对于煤化工废水的处理,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通过萃取,去除其中的苯 类和酚类物质。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N503萃取剂(N,N-二(1-甲基庚基)已 酰胺)进行煤化工废水的萃取处理。N503萃取剂可以去除掉煤化工废水中的酚 类物质,但是却不能有效的去除苯类物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适于煤化工废水处理用的 萃取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适于煤化工废水处理用的萃取剂,包括:50~80份的煤油,10~50份的 磷酸三丁酯,5~20份的癸二酸二辛酯,以及10~40份的N503萃取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萃取剂包括:60~70份的煤油,20~40份的磷酸三丁 酯,10~18份的癸二酸二辛酯,以及15~30份的N503萃取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萃取剂包括:65份的煤油,30份的磷酸三丁酯,13 份的癸二酸二辛酯,以及25份的N503萃取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萃取剂包括:68份的煤油,25份的磷酸三丁酯,15 份的癸二酸二辛酯,以及28份的N503萃取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萃取剂包括:55份的煤油,15份的磷酸三丁酯,10 份的癸二酸二辛酯,以及10份的N503萃取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萃取剂包括:75份的煤油,45份的磷酸三丁酯,12 份的癸二酸二辛酯,以及35份的N503萃取剂。
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应用本发明的萃取剂对煤化工废水进行萃取处理,可以有效的去除煤化工 废水中苯类和酚类物质。萃取前后,煤化工废水中苯类和酚类物质的含量最高 可降低4个数量级,可由5500mg/L降至5mg/L。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适于煤化工废水处理用的萃取剂,包括:60份的煤油,20份的磷酸三 丁酯,10份的癸二酸二辛酯,以及15份的N503萃取剂。萃取前后,煤化工废水 中苯类和酚类物质可由5500mg/L降至5mg/L。
实施例2
一种适于煤化工废水处理用的萃取剂,包括:50份的煤油,10份的磷酸三 丁酯,5份的癸二酸二辛酯,以及10份的N503萃取剂。萃取前后,煤化工废水中 苯类和酚类物质可由5500mg/L降至6mg/L。
实施例3
一种适于煤化工废水处理用的萃取剂,包括:80份的煤油,50份的磷酸三 丁酯,20份的癸二酸二辛酯,以及40份的N503萃取剂。萃取前后,煤化工废水 中苯类和酚类物质可由5500mg/L降至7mg/L。
实施例4
一种适于煤化工废水处理用的萃取剂,包括:70份的煤油,40份的磷酸三 丁酯,18份的癸二酸二辛酯,以及30份的N503萃取剂。萃取前后,煤化工废水 中苯类和酚类物质可由5500mg/L降至5mg/L。
实施例5
一种适于煤化工废水处理用的萃取剂,包括:65份的煤油,30份的磷酸三 丁酯,13份的癸二酸二辛酯,以及25份的N503萃取剂。萃取前后,煤化工废水 中苯类和酚类物质可由5500mg/L降至7mg/L。
实施例6
一种适于煤化工废水处理用的萃取剂,包括:68份的煤油,25份的磷酸三 丁酯,15份的癸二酸二辛酯,以及28份的N503萃取剂。萃取前后,煤化工废水 中苯类和酚类物质可由5500mg/L降至8mg/L。
实施例7
一种适于煤化工废水处理用的萃取剂,包括:55份的煤油,15份的磷酸三 丁酯,10份的癸二酸二辛酯,以及10份的N503萃取剂。萃取前后,煤化工废水 中苯类和酚类物质可由5500mg/L降至5mg/L。
实施例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忠,未经苏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801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杀菌剥离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下一篇:基于脱气膜的脱氨系统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