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熔点氨纶纤维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71875.4 | 申请日: | 2016-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01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子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开普特氨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6/78 | 分类号: | D01F6/78;D01D1/02;D01D5/04;C08G18/66;C08G18/48;C08G18/32;C08G18/10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熔点 纤维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熔点氨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预聚合:将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脂与聚醚二醇混合搅拌,升温反应,冷却得到预聚合产物;(2)聚合:将步骤(1)中制得的预聚合产物经非质子性极性溶剂溶解后,移送到聚合反应釜内,通入一定温度的冷媒,加入扩链剂,反应生成分子量氨纶纺丝原液;(3)纺丝:将步骤(2)制得的氨纶纺丝原液制成低熔点氨纶纤维。本发明可同时在间歇聚合氨纶、连续聚合氨纶干法纺丝上使用,且制得的氨纶丝具有低熔点、良好热粘合性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熔点氨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属于纺织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氨纶是一种纺织特种纤维,低熔点氨纶又名热熔氨纶、防脱散氨纶,已广泛应用于机织及针织弹性织物中。氨纶制品提供良好回弹性及贴合性,然而对于含有氨纶的制品在反复拉伸、裁剪、刮划时会出现脱丝、卷边、纵向脱散问题。近年来随着技术升级及服用领域的拓展,低熔点氨纶制品受到消费者热捧,特别是低熔点氨纶织造的丝袜具备的“抓不破、热粘合、防脱散”特性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在目前氨纶形势不景气的前提下,追求产品差异化、高附加值成为各个氨纶厂家的首选,针对低熔点氨纶国内外氨纶厂家用不同方法做了一些开发。
专利公开号CN102257198A可熔的双组分氨纶,包括聚氨酯脲和聚氨酯组合物的氨纶纤维,由溶液-纺丝工艺如干纺或湿纺制备的多组分弹性纤维。这些纤维具有包括至少两个有可确定边界的单独区域的横截面,其中由横截面的边界确定的至少一个区域包括聚氨酯脲或聚氨酯组合物。纤维的一个区域包括增强对其本身或对基材的粘合性的可熔性改进剂。利用双组分结构,其中一个组分提供氨纶基本特性,另外一个组分提供对本身及其余纤维的粘合性能。
专利公开号CN103588945A一种低熔点氨纶切片及其制备方法,其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聚醚多元醇和聚酯多元醇的混合物65-70%、异氰酸酯25-30%、扩链剂4-7%;其中聚醚多元醇和聚酯多元醇的混合物中,聚醚多元醇的质量分数为85-95%,聚酯多元醇的质量分数为5-15%。
专利公开号CN103590137A 一种低熔点氨纶纤维的生产方法,具体为:先将氨纶切片干燥含水率低于0.01%,然后与交联剂一起投入单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压成熔体,将该熔体通过计量泵输送酯纺丝装置中进行纺丝,得到低熔点氨纶纤维。
上述现有技术均涉及了低熔点氨纶的制造方法,但其无法同时在间歇聚合氨纶、连续聚合氨纶干法纺丝上使用,且制得的氨纶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基于此,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熔点氨纶纤维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可同时在间歇聚合氨纶、连续聚合氨纶干法纺丝上使用,且制得的氨纶丝具有低熔点、良好热粘合性能等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低熔点氨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聚合:将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脂与聚醚二醇按照0.22:1-0.29:1的质量比混合搅拌,升温反应,冷却得到预聚合产物;
(2)聚合:将步骤(1)中制得的预聚合产物经非质子性极性溶剂溶解后,移送到聚合反应釜内,移入的预聚合产物温度为35-40℃,向聚合反应釜夹套通入一定温度的冷媒,将预聚合产物冷却至8-10℃,加入扩链剂,反应生成分子量为2万~30万的氨纶纺丝原液;
(3)纺丝:将步骤(2)制得的氨纶纺丝原液制成低熔点氨纶纤维。
所述步骤(1)中的聚醚二醇为共聚型聚醚二醇,所述共聚型聚醚二醇的分子量为800-4000。
所述步骤(1)中的预聚合反应温度为60-80℃,反应时间为1.5-4小时,预聚合物产物为两端含有异氰酸酯的氨基甲酸酯粘稠液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开普特氨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开普特氨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718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