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保险杠与装饰件卡接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271112.X | 申请日: | 2016-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47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 发明(设计)人: | 肖丽丽;陈才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燎原模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9/52 | 分类号: | B60R19/52;B60R13/04 |
| 代理公司: | 武汉今天智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2228 | 代理人: | 邓寅杰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保险杠 装饰 件卡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保险杠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保险杠与装饰件卡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外观造型中,汽车前保险杠为车身外饰件的重要部件,被称为汽车的前脸,汽车前保险杠上安装有众多零部件,其中整体式长条型的电镀条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此种电镀条加工工艺步骤繁多,对产品的结构以及工业化要求高。该电镀条两端细长且转变弧度大,难以装配到保险杠上,易出现装配困难、松动、间隙面差不合格、划伤装配件表面、两端尖角翘曲脱出等问题。如重新拆装,会提高零件报废率、人工成本,同时还可能会导致工人受伤。如出现问题未及时发现,将影响产品性能,甚至对行人身体会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汽车保险杠与装饰件卡接结构,易于装配,且装配牢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保险杠与装饰件卡接结构,其不同之处在于:
其包括长条状电镀条,所述电镀条具有相对设置的正面和背面,所述电镀条的上端设有朝向其背面弯折的第一翻边,所述电镀条中部区域粗、两端区域细,所述电镀条中部区域的第一翻边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第一卡接件,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第一卡接筋及设于所述第一卡接筋上的第一卡勾,所述电镀条背面的两端区域上设有若干个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二卡接件包括设于电镀条背面的防缩印台、设于所述防缩印台上的第二卡接筋及设于所述第二卡接筋上的第二卡勾,所述电镀条的下端具有开口朝向电镀条正面的U形槽结构,所述U形槽结构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通孔;
格栅本体,所述格栅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正面和背面,所述格栅本体的下部被构造为与所述电镀条配合的仿形部,所述仿形部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件或所述第二卡接件卡接的第一卡接台,所述仿形部的下端与所述通孔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卡接台;
和
设于所述格栅本体下端的保险杠本体,所述保险杠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正面和背面,所述保险杠本体的上端具有朝向其背面弯折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上均分布有若干个第三卡接件,所述第三卡接件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第二卡接台卡接。
按以上技术方案,防缩印台包括连成一体的两个防缩筋片,其中一个防缩筋片形成于所述电镀条的上端,另一个防缩筋片形成于所述电镀条的下端。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卡接台朝向格栅本体背面凸起,所述第一卡接台上设有第一卡接孔及形成于所述第一卡接孔下端的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上设置有朝向格栅本体背面延伸的第一卡接弹片,所述第一卡接弹片的两侧开设有弹性变形缺口。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卡接件包括第三卡接筋及设于所述第三卡接筋上的第三卡勾,所述第二卡接台上开设有第二卡接孔及形成于所述第二卡接孔下端的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导向斜面上设置有朝向格栅本体背面延伸的第二卡接弹片,所述第二卡接弹片的两侧开设有弹性变形缺口。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U形槽结构的下端向下弯折形成第三定位翻边,所述第三定位翻边与所述仿形部相抵。
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特点为:该汽车保险杠与装饰件卡接结构,电镀条的中部区域通过设于第一翻边上的第一卡接件与格栅本体卡接,电镀条的两端区域通过第二卡接件与格栅本体卡接,保险杠本体上的第三卡接件穿过电镀条的下端与格栅本体卡接,电镀条上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卡接件,易于装配,而且电镀条的上下两端,左右两端均与格栅本体固定,可防止电镀条翻转及电镀条左右两端翘曲脱出,装配牢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主视图;
图3为图2的右视图;
图4为图2的后视图;
图5为图4的局部A结构放大图;
图6为图5的B-B截面图;
图7为图5的C-C截面图;
图8为图4的局部D结构放大图;
图9为图8的E-E截面图;
图10为图4的立体结构图;
图11为图10的局部F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镀条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局部G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2的后视图;
图15为图14的局部H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燎原模塑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燎原模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711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乘客安全气囊模块
- 下一篇: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