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碳化钙和多卤代烃为原料球磨合成炔碳纳米材料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270897.9 | 申请日: | 2016-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480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喜;李英杰;李文锋;刘庆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B32/15 | 分类号: | C01B32/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3 | 代理人: | 张慧 |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化 多卤代烃 原料 磨合 成炔碳 纳米 材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型碳纳米材料制备领域,特别涉及碳化钙的新化学反应及高值利用,碳化钙对多卤代烃的高效降解,新型炔碳材料的制备,以及机械化学在碳纳米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在当今科学技术领域,新型碳材料的发现和利用是材料科学的前沿和研究热点之一。碳材料以其丰富的原料来源,结构和品种的多样性,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巨大的市场应用而倍受关注。近年来,科学家相继发现并制备了碳纳米管、富勒烯C60、石墨烯、石墨炔等新型碳材料,其独特的光电和力学性质也使研究者们倍受鼓舞。在已有的碳材料中,富含炔基的碳材料(炔碳)以其独特的物化性能、电性能与结构可调变性能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在专利CN 101244816A中,将碳化物,如CaC2、SiC、Al4C3等,置于150-600℃的高温管式炉中,以无水HCl气体为刻蚀剂将碳化物中的其他元素转化为氯化物,然后经酸洗、水洗后得到相应碳材料。该制备过程所需的反应温度较高,且同时副产较多的酸性气体,过程环保性差。
在专利CN 101244816A中,以CaC2和草酸为原料,在65-250℃的压力反应釜中反应,最后经处理后得到相应碳材料。另外,该课题组还利用CaC2与CH2Cl2、CHCl3和CCl4在高压反应釜中在200℃以上温度下,通过热化学反应合成了球状纳米碳材料。上述在制备过程中,由于巨大的反应热会出现飞温现象,反应难以控制,均不适合大规模制备。
在专利CN 101774570A与CN 102205959A中,分别在无模板与有模板条件下,以六炔苯为反应试剂,在50-80℃温度下,以铜片或铜薄膜层为催化剂在吡啶中偶联2-8天制得相应的石墨炔薄膜与石墨炔纳米管。其制备工艺简单、条件温和,但所使用的六炔基苯需要事先制得,且制备过程十分复杂。在上述石墨炔合成基础上,专利CN 102120571A与CN 102225757A分别在485-515℃与570-630℃且有氩气保护下,将石墨炔置于管式炉中,制得了石 墨炔纳米线和石墨炔纳米薄膜材料。但该过程所需温度较高,不适合大规模制备。
在已有的文献和专利中,尚无以碳化钙和多卤代烃为原料,通过球磨方法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制备炔碳纳米材料的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廉价易得的大宗化工原料,即碳化钙和多卤代烃,在常温常压条件下,高效合成炔碳纳米材料的新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以碳化钙和多卤代烃为原料,将二者按一定比例一次性地或分批加入到球磨罐中;将球磨罐抽成真空或充入常压惰性气体保护后,在室温下球磨反应一段时间;反应完成后,固体粉末经酸洗、水洗、干燥后得到本发明所述的炔碳纳米材料。
该方法中,所用碳化钙为预先粉碎的100-150目的电石粉末。
所述多卤代烃化学式中的碳原子数1-14,取代卤原子数为2-30,多卤代烃可以为多卤代烷烃、多卤代不饱和烃、多卤代芳烃等,其化学式为CmXn1Hn2,m=1-14,n1=2-30,n2为卤代烃所需要的平衡H原子个数,优选四氯化碳、六氯乙烷、四氯乙烯、六氯苯、六溴苯与十溴二苯乙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碳化钙与多卤代烃的用量关系为:钙与卤素的摩尔比为(1-3):2,优选1.5:2。
所述球磨机包括各类能提供足够比机械能的球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震动式球磨机、搅拌式球磨机、滚筒式球磨机和行星式球磨机。
本发明提供的利用机械化学原理合成炔碳纳米材料的新方法,反应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设备简单,反应工艺简便。生成的炔碳材料质地均匀,物化性质优良,具有良好的孔结构在能源、催化、环保等领域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6所制备炔碳材料的电镜图(SEM)
图2为实施例1-6所制备炔碳材料的透射电镜图(TEM)
图3为实施例1-6所制备炔碳材料的EDS元素分析图。
图4为实施例1-6所制备炔碳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XR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708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