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光阱编码微球阵列和双光子荧光检测的液相悬浮式生物芯片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268527.1 | 申请日: | 2016-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4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 发明(设计)人: | 唐宏武;李诚予;曹迪;康亚峰;庞代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汪俊锋 |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多光阱 编码 阵列 光子 荧光 检测 悬浮 生物芯片 | ||
1.一种液相悬浮式生物芯片分析系统,包括近红外脉冲激光器、显微镜和 白光LED,所述近红外脉冲激光器所发激光首先经过由两组不同焦距透镜(L1, L2)组成的扩束系统来调节光斑大小以充满显微镜物镜后瞳,然后该激光光束 经分束或分时扫描后,依次经过二向色镜(DM)反射,由显微镜物镜聚焦后, 在焦平面形成光阱阵列,每个光阱均可捕获一个编码微球复合物,来自各个编码 微球复合物的双光子荧光信号透过二向色镜(DM),通过带通滤光片(BPF)后, 经透镜(L5)聚焦至图像探测器进行成像检测;所述白光LED光源经透镜(L6) 聚焦后作为编码微球复合物的指示光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光子荧光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 脉冲激光器所发激光借助DOE或SLM元件进行分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脉冲激光器 所发激光通过GM或AOD元件进行分时扫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一个由两个等焦距透镜 组成的望远镜系统耦合至该检测系统中,所述近红外脉冲激光器所发激光经分束 或分时扫描后经过所述望远镜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脉冲激光器 波长位于780~1080nm波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图像探测器为CCD 或CMOS。
7.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液相悬浮式生物芯片分析系统检测生物的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编码好的微球通过化学偶联方式或者免疫结合方式捕获待测物, 然后将荧光探针耦合到微球表面,最终形成编码微球—待测物—荧光探针的编码 微球复合物,将上述编码微球复合物置于样品池中,将样品池置于上述检测系统 显微镜的电控二维平台上;
步骤二,启动近红外脉冲激光器,经显微镜物镜聚焦后的近红外脉冲激光在 焦平面处形成多光阱光镊,通过调节激光器功率大小,确保每个光阱处的瞬时光 子密度足够激发出双光子荧光信号;
步骤三,光阱位置固定不变,通过电控二维平台精确控制样品池移动,捕获 多颗编码微球复合物;
步骤四,以白光LED光源作为指示光源,定位富集有待测物的编码微球复 合物;
步骤五,切换至荧光场,只有富集有相应待测物的编码微球复合物才能激发 出双光子荧光信号,通过检测被捕获编码微球复合物各自的荧光信号并对微球编 码信息进行解码,对各组分分别采用工作曲线法,实现对待测物的实时定量分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物是核酸、蛋 白质或病毒粒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球编码方式采用 颜色编码、尺寸编码或颜色结合尺寸的组合编码。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编码微球复合物中,所 述荧光探针是荧光量子点或者染料分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6852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