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膨胀紧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63369.0 | 申请日: | 2016-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4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奇 |
主分类号: | F16B13/06 | 分类号: | F16B1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李林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膨胀 紧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紧固装置,特别是一种能够广泛使用于墙壁和各种板材上,采用两个子母螺钉所构成,在墙面上预先钻挖预备孔后,不再需要敲击直接使用电动起子转入即可进行安装的膨胀紧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的膨胀螺丝主要包括一套管、可穿入该套管的一螺杆,以及一螺锁在该螺杆上的螺帽,该螺杆的端缘形成有一扩大端部,在穿设入一事先在墙壁钻设的一预备孔后,通过旋动该螺帽使该螺杆向外移动,并通过螺杆的该扩大端部将该套管底端撑开而顶抵在该预备孔内,让膨胀螺丝能够固定在该预备孔中。
然而上述的膨胀螺丝在使用前需要预先在锁固位置事先使用电钻钻头等工具钻挖出预备孔,且该预备孔的孔径需与配合膨胀螺丝的外径尺寸和长度,不可过大或过小,因此在施作上颇为麻烦且费时。
此外,由于钻头会因为执行钻孔作业而不断地磨损萎缩和变细,因此在实际作业中,钻头需要不断地汰旧换新,以免产生预备孔的孔径过小而造成膨胀螺丝无法插入孔内或卡死在预备孔中。
最后要放进膨胀螺丝时需要用铁槌或硬物敲击才能让膨胀螺丝完整进入预备孔,但往往会因角度的受限致使敲击不易,产生施作品质不稳定或不完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能够广泛使用于墙壁和各种板材上,在墙面上预先钻挖预备孔后,直接使用电动起子转入即可进行安装的膨胀紧固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采用两个子母螺钉所构成的膨胀紧固装置,而且只要在墙面上预先钻挖好预备孔,不再需要敲击,直接使用电动起子转入 即可进行安装的膨胀紧固装置,而且施作业快速又简便,结构也更为精简。
本发明的膨胀紧固装置主要由两个螺钉所构成,包括有:
一第一螺钉,包含有一螺头以及连接于该螺头下方形成有外螺牙的一螺钉,该第一螺钉具有自顶端轴向朝下延伸的一内螺孔,且于该螺钉尾端设有复数剖槽,使该螺钉尾端形成有复数扩撑部;及
一第二螺钉,包含有一螺头以及连接于该螺头下方形成有外螺牙的一螺钉芯;
其中,该第二螺钉的螺钉芯能够经由该第一螺钉的顶端插入锁定于该内螺孔,并且向下深入到推顶该扩撑部向外撑张的位置。
在本发明中,所述形成于该第一螺钉上的该内螺孔与该剖槽相连通。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第一螺钉的内螺孔包含有一内螺牙段以及一无内螺牙段。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第二螺钉的螺钉芯包含有一撞杆。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撞杆的末端呈弹头形。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第二螺钉与该第一螺钉锁定结合后,该第二螺钉的螺头叠靠在该第一螺钉的螺头上。
由上述的说明可知,本发明所提供的膨胀紧固装置是一种采用两个子母螺钉所构成,在墙面上预先钻挖预备孔后,不再需要敲击直接使用电动起子转入即可进行安装的创新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膨胀紧固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膨胀紧固装置的平面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膨胀紧固装置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膨胀紧固装置的使用示意图一;
图5是本发明膨胀紧固装置的使用示意图二;
图6是本发明膨胀紧固装置的使用示意图三;
图7是本发明膨胀紧固装置的使用示意图四。
附图标记说明:膨胀紧固装置100;第一螺钉10;螺头11;螺钉12;外螺牙121;扩撑部122;内螺孔13;内螺牙段131;无内螺牙段132;剖槽14;第二螺钉20;螺头21;螺钉芯22;外螺牙221;撞杆222;墙壁30。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所揭本发明的膨胀紧固装置,如图所示,该膨胀紧固装置100主要包括有一第一螺钉10以及一第二螺钉20。
所述的第一螺钉10包含有一螺头11以及连接于该螺头11下方形成有外螺牙121的一螺钉12,该第一螺钉10具有自顶端轴向朝下延伸的一内螺孔13,且于该螺钉12尾端设有复数剖槽14,使该螺钉12尾端形成有复数扩撑部122。其中,所述形成于该第一螺钉10上的该内螺孔13与该剖槽14相连通,以及所述的第一螺钉10的内螺孔13包含有一内螺牙段131以及一无内螺牙段132。
所述的第二螺钉20包含有一螺头21以及连接于该螺头21下方形成有外螺牙221的一螺钉芯22。其中,所述的第二螺钉20的螺钉芯22包含有一撞杆222,该撞杆222的末端呈弹头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奇,未经李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633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