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直接涂布的聚烯烃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262624.X | 申请日: | 2016-04-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203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 发明(设计)人: | 王峰;阳明书;董侠;王笃金;张建伟;赵莹;周勇;张德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8J7/12 | 分类号: | C08J7/12;C08J7/18;C08L23/12;C08L23/06;C08L2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23 | 代理人: | 另婧 |
| 地址: | 100190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接 烯烃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可直接涂布的聚烯烃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待处理的聚烯烃薄膜表面进行清洗并晾干备用;
(2)将步骤(1)中的聚烯烃薄膜放入低温等离子体反应腔中并抽真空;
(3)在步骤(2)结束后,在反应腔中通入极性分子并调整温度和压力,开始进行射频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聚烯烃表面进行气相接枝反应;
所述极性分子为气态极性分子和/或可汽化的极性分子,包括:氨气、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硫化氢、氯化氢、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环己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巯丙基三丙氧基硅烷、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氯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3-氨丙基二乙氧基硅烷、3-脲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薄膜包括: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射频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所选用电源的处理功率为100~600W。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射频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所选用电源的处理功率为200~600W。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射频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所选用电源的处理功率为300~400W。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气相接枝反应的温度为0~75℃,压力为15~50Pa,时间为2~10min。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气相接枝反应的温度为20~50℃,压力为35~50Pa,时间为2~5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真空的真空度为10~30Pa。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真空的真空度为15~30Pa。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真空的真空度为15~20Pa。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极性分子可以用氯气分子代替。
12.一种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成的可直接涂布的聚烯烃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烯烃薄膜表面的接枝层厚度为5~80nm。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直接涂布的聚烯烃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薄膜表面的接枝层中含有的极性元素包括氮元素、氧元素、氯元素、硅元素、硫元素中的至少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直接涂布的聚烯烃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枝层中含有的极性元素占接枝层总元素的比例为20~35wt%。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直接涂布的聚烯烃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烯烃薄膜的临界表面张力为45~55dyne/cm,水接触角为30~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6262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塑料的抗静电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连续聚合工艺EG循环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