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荷泵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58416.2 | 申请日: | 2016-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0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付丽银;霍宗亮;王瑜;王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M3/07 | 分类号: | H02M3/07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荷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压转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荷泵电路。
背景技术
电荷泵也称为开关电容式电压变换器,是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它能使输入电压升高或降低,也可以用于产生负电压。电荷泵利用其内部的场效应晶体管(FieldEffectTransistor,FET)开关阵列以一定的方式控制电容上电荷的传输,从而使输入电压以一定的方式升高(或降低),以达到所需要的输出电压。
电荷泵电路作为平面NAND闪存与3DNAND闪存外围电路的基本模块之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平面NAND闪存与3DNAND闪存的初始编程、擦除以及读取速度。随着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进步以及对低功耗的追求,集成电路的电源电压不断下降。但NAND闪存的编程、擦除以及读取操作却需由集成电路内部生成高电压来完成。这样使得在集成电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电荷泵电路逐步显现出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对电荷泵电路的性能要求也逐渐提高。在平面NAND闪存与3DNAND闪存的设计中,对各种高性能电荷泵的研究逐渐成为当前集成电路研究的热点之一。
参见图1(a),该图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CMOS电荷泵的电路拓扑图。以升压为例,最早的理想CMOS电荷泵模型是J.Dickson在1976年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利用一系列串联的通道金属氧化半导体(N-channelMetalOxideSemiconductor,NMOS)管或P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channelMetalOxideSemiconductor,PMOS),限制电荷的单向流动,并通过电容对电荷的积累效应产生高压。但该电荷泵在一个时钟周期中只有半个周期进行电荷传输,单级输出电压较低,升压速度慢,无法满足现有技术需求。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交叉耦合式电荷泵结构的出现,弥补了原有的CMOS电荷泵模型在一个时钟周期中只有半个周期进行电荷传输的缺点。参见图1(b),该图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交叉耦合式电荷泵的电路拓扑图。现有的交叉耦合式电荷泵一般由两个NMOS管和两个PMOS管构成,第一时钟信号CK与第二时钟信号CK#为互补信号。可以理解的是,时钟信号的第一个半周期,第一NMOS管MN1和第二PMOS管MP2导通;下一个半周期,第二NMOS管MN2和第一PMOS管MP1导通,弥补了原有的CMOS电荷泵模型在一个时钟周期中只有半个周期进行电荷传输的缺点。但是,由于在标准的集成电路工艺中,NMOS管均制作在同一衬底上,这样使得现有的交叉耦合式电荷泵存在严重的衬底偏置效应。为克服衬底偏置效应,现有的交叉耦合式电荷泵一般采用三阱工艺制作的NMOS管。但该NMOS管制作工艺复杂,使得电荷泵的制作成本高。并会导致电荷泵升压效率较低,电压损失较高,单级的输出电压值低。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提供一种电荷泵电路,能够克服衬底偏置效应,降低制作工艺要求,节约制作成本,并且减小电压损失,提高输出电压,提升电荷泵电路整体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荷泵电路,能够克服衬底偏置效应,降低制作工艺要求,节约制作成本,并且减小电压损失,提高输出电压,提升电荷泵电路整体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荷泵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电荷泵模块:第一电荷泵模块;所述第一电荷泵模块,包括六个开关管、四个电容和四个时钟信号: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时钟信号、第二时钟信号、第三时钟信号和第四时钟信号;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荷泵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经所述第一电容连接所述第二时钟信号;
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荷泵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
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荷泵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经所述第二电容连接所述第四时钟信号;
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荷泵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
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电荷泵模块的第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584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源转换器、电压调整单元及电压调整方法
- 下一篇:轻轨车辆平置式变流器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