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甲醇制烯烃废碱液的处理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57150.X | 申请日: | 2016-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6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冯旦;谭文;侯卫华;黄志杰;吴建华;陆君进;赵宏喜;徐邵东;孙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斯凯特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兴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2 | 代理人: | 蔡仲德 |
地址: | 山东省泰安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醇 烯烃 废碱液 处理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甲醇制烯烃生产过程中废碱 液的处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甲醇制烯烃(简称MTO)生产的废碱液来源于甲醇制取烯烃装置的 烯烃分离过程,该过程利用新鲜液碱吸收烯烃分离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 碳、硫化氢等酸性气体,最终形成大量废碱液。废碱液中氢氧化钠1.5%、 碳酸钠10.5%、水88%,有机污染中苯酚浓度50mg/l、甲醇浓度260mg/l、 另外含有少量的苯、乙苯、甲苯、二甲醚、乙酮、甲乙酮等,主要污染物 指标COD10000mg/l、TOC2000-6000mg/l、氨氮50mg/l。
甲醇制烯烃工艺技术近几年日趋成熟,但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碱液由于 其高含盐、强碱性、高有机物浓度等特点,处理难度大,是影响甲醇制烯 烃技术发展的重大环保难题。前几年投产运行的甲醇制烯烃装置,有企业 采用焚烧、湿式氧化等方法对该废碱液进行处理,上述处理方法主要存在 以下问题:1)设备投资规模大;2)运行费用高;3)运行过程中在高温、 高压条件下进行,对设备材质及安全性能要求高;4)处理过程易导致机 泵、管路堵塞;5)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低,处理后的废水易对后续污水 厂的运行造成冲击。因此研发一种投资和处理费用低、运行稳定的废碱液 处理方法,是废碱液处理的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甲醇制烯烃废碱液处理所用的焚烧、湿式氧化等方法 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高效处理甲醇制烯烃废碱液中的有机污染物 的处理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甲醇制烯烃废碱液的处理装置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 的pH调节罐、隔油池、生物反应器、沉淀池,沉淀池与生物反应器通过 污泥回流管连接。甲醇制烯烃废碱液依次通过pH调节罐、隔油池、生物 反应器和沉淀池,污泥中的微生物通过污泥回流管回流至生物反应器中, 生物反应器中无需重复投加微生物。
进一步的,pH调节罐通过浓硫酸投加计量泵与浓硫酸罐连接,pH调 节罐内安装有搅拌机。pH调节罐中通过投加硫酸,中和废碱液中的氢氧 化钠和碳酸钠。
进一步的,隔油池内距底部10-30m处垂直安装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 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隔油池内部空间分为进水仓、油水分离仓、出水仓。 pH调节后的废碱液进入到进水仓后,由于油比水轻,油在水的上部,且 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均与底部之间有空隙,隔油处理后通过底部的空隙, 进入到油水分离仓和出水仓,经过油水分离仓后,废碱液中的大部分浮油 和聚合物从废碱液中分离出来。
进一步的,生物反应器内水平设置有3-5层带孔的反应隔板,生物反 应器内部生长有耐盐微生物,且底部安装有曝气器。根据废碱液的碱度含 量情况和生物反应器运行状况补充适量的硫酸来维持生物反应器的pH在 6-9的中性环境。生物反应器内设置有多层反应系统,且通过安装水下曝 气器,提高了溶解氧效率,增加了废水与微生物的接触面积及频次,使空 气、废水、微生物间的接触及物质传递多样化,从而增加物质反应速度, 提高了废水处理效率。
进一步的,生物反应器通过营养剂投加计量泵与营养剂罐连接,生物 反应器内安装有溶氧仪、pH计和的鼓风机,鼓风机通过管道连接到生物 反应器的底部。溶氧仪用于检测废水中的溶氧量,pH计用于检测废水中 的酸碱值,鼓风机连接到生物反应器底部,提高了底部的空气和废水的流 动性。
本发明的甲醇制烯烃废碱液的处理方法,采用上述处理装置,包括以 下步骤:
(1)将废碱液泵入到pH调节罐中,加入浓硫酸调节废碱液的pH至 5.8-6.5;
(2)将pH调节后的废碱液在隔油池中进行隔油处理,去除浮油和 聚合物;
(3)隔油处理后的废碱液进入到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反应器中的 耐盐微生物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
(4)微生物处理后的废碱液沉降后,将污泥回流至步骤(3)的生物 反应器中。
进一步的,步骤(2)中废碱液在隔油池中的停留时间为0.5-2h。隔 油是将经过pH调节后的废碱液中的浮油和聚合物从废碱液分离出来,避 免上述物质流入后续步骤(3)中,以降低步骤(3)的处理负荷。废碱液 隔油的水力停留时间为0.5-2h,以达到充分除油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斯凯特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兴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斯凯特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兴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571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