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拟不同耕层结构下土壤水肥迁移转化规律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56275.0 | 申请日: | 2016-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72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义;逄焕成;翟振;卢闯;魏由庆;王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沈阳铭扬联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21241 | 代理人: | 吕敏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不同 结构 土壤 水肥 迁移 转化 规律 装置 | ||
1.一种模拟不同耕层结构下土壤水肥迁移转化规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玻璃柱、底座、封闭罩,淋溶液抽取装置、数据采集装置、土壤水采集装置和气体取样装置,所述底座置于有机玻璃柱下方,和有机玻璃柱同置于地下,有机玻璃柱顶端高出地面,底座内置集液瓶,集液瓶与有机玻璃柱底部的淋溶孔通过导管Ⅰ连接,集液瓶与地上的淋溶液抽取装置通过导管Ⅱ连接,有机玻璃柱顶端设置封闭罩,在有机玻璃柱不同高度位置分别设有连接数据采集装置的传感线及连接土壤水采集装置的采集导管Ⅲ,在封闭罩上连接取样装置;所述有机玻璃柱包括上、中、下三段,三段有机玻璃柱分别通过相咬合的凹凸槽相结合,埋置在地下的上段有机玻璃柱高出地面10cm;有机玻璃柱的上段和中段通过固定箍连接,根据实际耕层及犁底层厚度或者实际模拟试验需求调节高度,有机玻璃柱下段高度为70cm,有机玻璃柱内径40cm,壁厚8mm;距离所述上段有机玻璃柱最顶端15cm和25cm处设置并列的土壤水采集装置安装孔和传感器安装孔,不同高度的安装孔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置相隔90度角;在下段有机玻璃柱距其顶端0cm和20cm处设置并列的土壤水采集装置安装孔和传感器安装孔,不同高度安装孔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置相隔90度角,即:分别在距整个有机玻璃柱顶端15cm、25cm、40cm、60cm四个位置处设置取样孔,在上中下三段有机玻璃柱相互摞合的过程中,通过旋转有机玻璃柱柱体,使不同高度取样孔在水平投影面上彼此相距90度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不同耕层结构下土壤水肥迁移转化规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段有机玻璃柱在结合处通过固定箍固定,其中:上、中段有机玻璃柱对应固定箍与数据采集器固定装置相连,将不同预置高度的传感器安装孔引出的传感线分别与安装在数据采集器固定装置内的数据采集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不同耕层结构下土壤水肥迁移转化规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线上贯穿有封堵安装孔的橡皮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不同耕层结构下土壤水肥迁移转化规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水采集装置包括采集器、不同高度的安装孔及陶瓷头,所述不同高度的安装孔内分别安装陶瓷头,各陶瓷头通过导管Ⅲ分别连接采集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不同耕层结构下土壤水肥迁移转化规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瓶的瓶盖密封连接,瓶盖上开有三个孔,其中一孔与有机玻璃柱底部的淋溶孔通过导管连接,所述导管伸入瓶盖小于等于2cm,一孔与地面上的淋溶液抽取装置连接,另一孔为气压平衡孔,与外界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不同耕层结构下土壤水肥迁移转化规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淋溶液抽取装置由带橡皮塞的广口瓶和真空泵连接构成,橡皮塞预留两孔,一孔与集液瓶延伸至地表的导管Ⅱ相连,另一孔通过导管Ⅳ与真空泵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不同耕层结构下土壤水肥迁移转化规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装置包括真空瓶、三通阀、针筒及导管Ⅴ,封闭罩上开有抽气孔,通过导管Ⅴ连接三通阀,三通阀另一端与针筒相连,余下的一端由三通阀自带螺帽封闭,取样时,打开三通阀,针筒通过三通阀抽气,抽气完毕,关闭三通阀,针筒通过针头将气体注入真空瓶内,即完成一次取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不同耕层结构下土壤水肥迁移转化规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封闭罩为不透光封闭罩,封闭罩顶端设置有温度速测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5627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