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增光膜规则点伤卷料模切工艺制造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56105.2 | 申请日: | 2016-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75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张贤文;武修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光志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02 | 分类号: | G02B5/02 |
代理公司: | 广东莞信律师事务所44332 | 代理人: | 吴炳贤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增光 规则 点伤卷料模切 工艺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切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增光膜规则点伤卷料模切工艺制造与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液晶显示器特别是彩色液晶显示器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棱镜膜是当今使用最广泛的增亮产品。(也叫增光膜)它适用于小到手机显示屏大到液晶显示器,各个尺寸的液晶显示模块。几乎所有的液晶背光源里面都使用了棱镜膜。棱镜膜是一层透明的塑料薄膜,厚度在50到300微米之间,在薄膜的上表面均匀而整齐的覆盖着一层棱镜结构。棱镜膜放置在背光源的扩散片和液晶面板之间,它的作用是改善光的角分布,它可以将从扩散片射出的均匀地向各个角度发散的光汇聚到轴向角度上,也就是正视角度上,在不增加出射总光通量的情况下提高轴向亮度。
而棱镜膜原料在制造过程中,制程多、难免会造成白点、划伤,凹凸点等等简称为点伤,如果将带有点伤的增光膜丢弃,则会大大的增加企业的成本,造成原料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点伤测算,利用模切机实现报废的增光膜的再利用,有效避开点伤位置,达到废物利用的目的,降低原材料损耗,提升效益的新型增光膜规则点伤卷料模切工艺制造与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新型增光膜规则点伤卷料模切工艺制造与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一)、取一卷全是点伤的增光膜放置于模切机上;
(二)找出增光膜上的点伤位置,并用画笔在十个点伤位置分别画出十条线;
(三)用菲林尺或数显游标卡尺量出两条点伤之间的距离,并用画笔标示在增光膜材料上,两点点伤之间的距离便是点伤距离:
(四)然后确认产品的跳距,两点点伤距离除以产品的跳距便是两个点伤距离之间可以打压的产品数量,即跳距个数;
(五)产品跳距乘以跳距个数便得出了相应跳距个数所需要的增光膜长度,然后两点点伤距离减去这个需要的增光膜长度便得到了点伤活动范围;
(六)点伤活动范围加上产品跳距便是下一个拉锯长度;
(七)知道拉锯长度后,将整个拉锯长度除以2,并在点伤位置的两侧各画一长度为拉锯长度一半的原点线;
(八)在模座上画一条模组原点线,模组原点线对齐材料上的原点线位置,模切机跳步清零,开始冲压;
(九)在模切机的一侧放置一个收卷机,模切完成的产品通过收卷机收卷,材料通过模切机上的自动送料系统送料模切;
(十)在模切的第一段中,操作员必须用菲林尺或数显游标卡尺准确的量出点伤与前面产品距离多少和后面产品距离多少,并明确的知道在冲的过程中要知道冲到第几段,并且每段都要看点伤与前后产品的距离;
(十一)如果每跳一段距离相差都很大,那证明在量测点与点的距离没有准确的量好,如果每一段相差不是很大,则需要进行误差补偿;
(十二)对模切后的增光膜进行测量,主要测量点伤位置与前后产品之间的距离,如果点伤位置靠近前面产品,则对模切机进行一个修正补偿,修正值为负数,所述点伤位置靠近后面产品,则对模切机进行一个修正补偿,修正值为正数;
(十三)设定好参数后,开始正式量产,随时可以抽查点伤偏移方向并且相对的设定修复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点伤增光膜,通过点伤测算,利用模切机实现报废的增光膜的再利用,有效避开点伤位置,达到废物利用的目的,降低原材料损耗,提升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光志光电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光志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561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反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逆串联三效吸收式制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