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成本转炉炼钢脱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55520.6 | 申请日: | 2016-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56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蒲锐;张云田;孙作迎;朱国军;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照宝华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6 | 分类号: | C21C7/06;C21C7/064;C21C5/28 |
代理公司: | 上海宣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8 | 代理人: | 刘颖 |
地址: | 276800 山东省日照***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成本 转炉 炼钢 脱氧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低成本转炉炼钢脱氧工艺,该工艺的特征是转炉出钢过程中,加入碳粉和复合脱氧剂进行分段脱氧,通过控制脱氧时机和优化出钢脱氧操作过程来降低钢水中全氧含量,使用廉价碳粉和复合脱氧剂代替传统铝铁脱氧剂,可大大降低脱氧成本,同时减少非金属夹杂,该脱氧工艺可使钢中夹杂物级别≤1.5的比例提高至98.21%,连铸絮流率降低至0.32%,吨钢脱氧成本降低1.58元,提高钢品质的同时为企业增加利润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炼钢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成本转炉炼钢脱氧工艺。
背景技术
转炉炼钢冶炼末期钢水溶入过量氧,过量的氧在钢液凝固时析出形成氧化物夹杂和气泡,直接影响铸坯、钢产品的质量。因此在炼钢过程中需要降低转炉终点氧含量,这是钢中夹杂物的源头。目前,国内工业炼钢生产过程中使用脱氧方法主要有:铝脱氧法,在出钢时向钢包内的钢水加入金属铝,这种脱氧法方法比较简单,但脱氧效果不稳定,易生成Al2O3类非金属夹杂,该类夹杂颗粒小不易上浮成渣,造成钢中非金属夹杂增加,且铝价格超过1万元/吨,吨钢成本高;碳脱氧法,在出钢前向钢包内加入含碳材料,这种脱氧方法也比较简单,脱氧效果也不稳定,容易产生钢水“翻包”出现安全隐患,且会使钢水增碳;还有硅钙合金脱氧法、芯线脱氧法等方法,这些方法脱氧虽然效果较好,但成本较高。
如专利《转炉炼钢脱氧剂》(申请号:89105941.5)公开出钢前向钢包内投入脱氧剂进行脱氧,脱氧剂成分为(重量%):65~96%CaC2,4~35%SiC,该方法由于脱氧能力是Si、Ca>C,在钢液中Si、Ca先行脱氧,碳容易反应不完全产生增炭;专利《一种低成本电弧炉出钢脱氧工艺》(申请号:CN200710031301)公开采用碳粉预脱氧、硅铁浅脱氧、铝块深脱氧的三步脱氧工艺,该方法虽能降低脱氧成本但是加入大量铝产生Al2O3类夹杂,该类夹杂不易成渣去除,且使钢水粘度增加,易造成铸机絮流。
因此转炉脱氧急需要一种新的低成本脱氧技术,净化钢液的同时降低转炉脱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低成本转炉炼钢脱氧工艺,采用分段脱氧,利用低成本脱氧剂代替部分高成本脱氧剂,在达到同样的脱氧效果下降低转炉脱氧成本,并且能够有效的控制钢中夹杂,稳定产品质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成本转炉炼钢脱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
(1)出钢后加入单质碳粉,最早加入时间为出钢后20S,单质碳粉在出钢后60S时间范围内加完;
(2)碳粉加完间隔20S~30S后,加入1.2~1.8kg/t的复合脱氧剂,全部复合脱氧剂在出钢后180S时间范围内加完;
其中所述复合脱氧剂成分为40.5~49.3%硅、18.5~26.0%钙、27.7~31.5%钡、0~2%的铝。
所述的复合脱氧剂具体的加入时间长短取决于出钢的数量,但需要在出钢后180S时间范围内全部加完。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产品脱氧效果好,采用分段脱氧工艺,出钢前期加入单质碳粉,保证钢中增碳<100ppm,避免加入碳粉过量反应不完全增碳的同时脱氧量最大,碳粉利用率50%,达到碳粉脱氧的最佳效果。在出钢180S内加入含40.5~49.3%硅、18.5~26.0%钙、27.7~31.5%钡及0~2%铝,借助转炉出钢良好动力学条件使夹杂物上浮,钢中全氧含量有由48ppm,降低至35ppm,减少13ppm且脱氧及夹杂物控制效果好。
2、脱氧成本低,使用本发明的脱氧方式,铝铁使用量吨钢降低1.57kg,脱氧成本由吨钢14.23元降至12.65元;吨钢脱氧成本降低1.58元,脱氧成本降低有效提高企业的效益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照宝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日照宝华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555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