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防或减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医药组成物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255390.6 申请日: 2016-04-22
公开(公告)号: CN107303294A 公开(公告)日: 2017-10-31
发明(设计)人: 翁博群;陈立耿;陈俊宪;翁炳孙 申请(专利权)人: 国立嘉义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1/352 分类号: A61K31/352;A61K31/05;A61P3/10;A61P3/06;A61P5/50;A61P29/00;A61P43/00
代理公司: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9 代理人: 王正茂,丛芳
地址: 中国台湾嘉*** 国省代码: 台湾;7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预防 减缓 糖尿病 及其 并发症 医药 组成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医药组成物,特别是涉及一种医药组成物及其应用于预防或减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医药组成物。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老化和生活型态及饮食方式改变,近年来糖尿病(Diabetes)病患者有日渐增加的趋势,据报导在2013年全球共有三亿八千二百万名糖尿病患者,在台湾糖尿病已高居国人十大死因前四名。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长时间血糖高于标准值,而造成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或作用产生缺陷而导致代谢障碍。糖尿病患者更因长期血液中含有高血糖易并发其他疾病。常见的糖尿病治疗方法包含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方法。

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是大豆生长中形成的次级代谢产物,大豆异黄酮与人类雌激素有相似结构,因在植物中发现,故常被称为植物雌激素。其功效除了广为人知的改善女性更年期症状外,研究指出大豆异黄酮也可预防骨质疏松症等症状。此外,研究也指出喂食糖尿病老鼠含有大豆异黄酮的大豆冻干粉可降低糖尿病老鼠的血糖与血脂浓度。

当植物遭遇逆境或发芽时,会分泌化学物质以抵抗感染。先前研究发现,花生在发育时会分泌许多化学物质,例如二苯乙烯类(stilbenoids)化合物,二苯乙烯类包括白藜芦醇类(resveratrol)与花生对苯乙烯衍生物(arachidonic acid derivative)等化合物。研究指出给予白藜芦醇类可以降低血糖的浓度,但根据报导白藜芦醇类在动物体内的生体可用率低,而同属于二苯乙烯类的花生对苯乙烯衍生物则有研究指出具有去除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抗氧化以及延长寿命等效用。

纵然目前已发展许多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但在实际预防或治疗糖尿病时效果却不彰,是因糖尿病的致病机制复杂,糖尿病患者因长期血液中含有高血糖易并发其他疾病,因而无法有效预防或减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有鉴于此,亟需用于预防或减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医药组成物,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种种缺点。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防或减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医药组成物,在活体外的高葡萄糖环境中可降低肾上皮细胞的自由基含量,以及在活体内提升胰岛素浓度、降低血糖与血脂含量、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以及降低发炎反应等,可预防或减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是在提供一种预防或减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医药组成物,此医药组成物包含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与花生对苯乙烯衍生物(peanut stilbene derivatives)的植物来源混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是在提供一种植物来源混合物用于制备用于预防或减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医药组成物的用途,其中前述医药组成物包含有效成分以及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载剂,有效成分包含大豆异黄酮与花生对苯乙烯衍生物的植物来源混合物,可预防或减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提出一种预防或减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医药组成物,其包含重量比为1:1至10:1的大豆异黄酮与花生对苯乙烯衍生物的植物来源混合物。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上述植物来源混合物包含重量比为5:1至10:1的大豆异黄酮与花生对苯乙烯衍生物。

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上述的大豆异黄酮可包含但不限于金雀异黄酮(genistein)、大豆异黄酮苷(daidzin)及其任意组合。

依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上述的花生对苯乙烯衍生物可包含但不限于落花生素-1(arachidin-1)、落花生素-2(arachidin-2)、落花生素-3(arachidin-3)及其任意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植物来源混合物用于制备预防或减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医药组成物的用途。此医药组成物包含有效成分以及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载剂,有效成分包含每公斤体重1.5毫克至5毫克的大豆异黄酮与每公斤体重0.15毫克至0.5毫克的花生对苯乙烯衍生物的植物来源混合物,且此医药组成物经由口服途径或非口服途径投予,以预防或减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上述的大豆异黄酮与花生对苯乙烯衍生物的重量比为1:1至10:1。

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上述的大豆异黄酮与花生对苯乙烯衍生物的重量比为5:1至10:1。

依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上述的非口服途径包括肌肉注射途径、皮下注射途径、皮内注射途径或腹腔注射途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立嘉义大学,未经国立嘉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553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