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管传热无焊接连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610254940.2 | 申请日: | 2016-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9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杨浩轩;蒋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23P11/00 | 分类号: | B23P1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刘岩 |
地址: | 2130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管 传热 焊接 连接 方法 | ||
1.一种热管传热无焊接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中包括蒸发端无焊接 连接处理,所述蒸发端无焊接处理的方法中含有以下步骤:
(1)准备导热块(1)和至少一热管(2),并在导热块(1)的被加压面上设置至 少一个与相应的热管(2)对应的开口槽(11);
(2)将所述热管(2)的蒸发端端部穿入开口槽(11),并且穿入后,所述热管(2) 具有凸出开口槽(11)外的凸出部分;
(3)加压一压块(3)使压块(3)作用于导热块(1)的被加压面,并且使所述凸 出部分向开口槽(11)内压入并压平;
(4)加热热管(2)使热管(2)的蒸发端端部受热膨胀,从而使热管(2)的端部 与开口槽(11)壁面紧密接触和使热管(2)的被压平部分的面和导热块(1)的被加压 面形成接触发热组件的至少一个接触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传热无焊接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步骤 (4)中,通过一加热装置(4)加热热管(2),并且通电加热装置(4)使热管(2)的 温度升温至热管(2)产生膨胀的温度,并检测热管(2)上被压平部分的应力,当应力 小于屈服极限时,则继续对热管(2)加热,直至应力超过屈服极限后停止对热管(2) 升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传热无焊接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步骤 (4)中,通过一测温传感器采集热管(2)的温度数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传热无焊接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步骤 (4)中,通过一应力传感器采集热管(2)上被压平部分的应力数值。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传热无焊接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冷凝端无焊接连接处理,所述冷凝端无焊接处理的方法中含有以下步骤:
(a)准备具有热管插孔的散热元件(5),将热管(2)的冷凝端端部插入散热元件 (5)的热管插孔;
(b)加热热管(2)使热管(2)的冷凝端端部受热膨胀,从而使热管(2)的冷凝 端端部与散热元件(5)上形成热管插孔的壁面紧密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传热无焊接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步骤 (b)中,在加热热管(2)之前通过一端部约束组件(6)贴合在散热元件(5)的侧面, 从而使热管(2)在加热时,热管(2)的冷凝端端头不向热管插孔的延伸方向产生膨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传热无焊接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在 蒸发端无焊接连接处理和冷凝端无焊接连接处理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将热管(2)不需 要受热膨胀的中部采用紧固约束组件约束,从而使热管(2)在加热时,热管(2)的中 部不产生膨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管传热无焊接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约束 组件包括上合模(7)和下合模(8),所述热管(2)的中部夹持在上合模(7)和下合 模(8)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传热无焊接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块(1) 和/或散热元件(5)由弹性模量比热管(2)小以及屈服极限比热管(2)大的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管传热无焊接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块(1) 和/或散热元件(5)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理工学院,未经江苏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5494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柱加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可调式薄板件柔性装配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