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耐磨合金焊丝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54482.2 | 申请日: | 2016-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5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黎超英;吴沛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凯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5/40 | 分类号: | B23K35/40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李勤辉 |
地址: | 5450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磨 合金 焊丝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磨焊丝,具体说是高耐磨合金焊丝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和零件的磨损失效对生产影响巨大。减轻磨损 具有节能节材、资源充分利用和保障安全的的重要作用。而对减轻机械零件的磨损很有效 的方法就是焊接。药芯焊丝的出现和发展适应了焊接生产向高效益、低成本、高质量、自动 化发展的趋势。随着世界工业的飞速发展,焊接技术也逐步进入半自动、自动和智能化的阶 段,从而给药芯焊丝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药芯焊丝是近年来发展迅猛、普及较快的一 种先进焊接材料,是未来世纪的主导焊接材料,在自动和半自动焊接中已成为一种很有发 展前途的焊接材料之一。
目前,焊丝的加工方法包括钢带成型法、盘圆法、钢带拔制法、在线焊合法等。采用 这些方法在制备过程中由于工艺条件控制不善,导致制备的焊丝焊接的焊缝外观不光滑, 飞溅大,电弧稳定性不理想等,质量较为低下。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工序简单的高耐磨合金焊丝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高耐磨合金焊丝的加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高碳铬铁合金粉、电解金属锰粉、硼铁合金粉、铌铁合金粉、硅铁合金粉、钼铁合 金粉、铝粉、铁粉分别烘干,然后筛分,并保温保存分别烘干,然后筛分,并保温保存;
(2)按质量比将上述保存的粉末加入混料机中进行混合;
(3)将清洗干燥后的钢带放置于辊模上,并向钢带上装填上述混合后的粉末,再通过模 具成型;
(4)将成型后的焊丝进行拉丝减径;
(5)将拉丝后的焊丝层绕、包装。
作为优选,采用电阻炉通过热辐射方式对粉末烘干。
作为优选,上述粉末在100—150℃的温度下烘干1—2h。
作为优选,微晶墨粉、萤石粉和碳酸钾粉在400—600℃的温度下烘干3—4h。
作为优选,筛分采用100目筛子。
作为优选,烘干后的粉末以80℃保温。
作为优选,混粉时间为1.5—2.5h。
作为优选,采用石灰、锯末和毡垫的混合物对钢带进行清洗。
在加工过程中,首先对焊芯药粉进行烘干,可使制备的耐磨焊丝在焊接过程中不 易产生气孔、压坑甚至裂纹等缺陷;且本发明的药芯中添加了铬、钼、铌三种耐磨材料中的 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其形成的立方晶系碳化物硬度高,热稳定性好,可以显著提高焊缝合金 的耐磨性;且本发明加入了适量的铝,不仅提高了脱氧、固氮能力,提高电弧稳定性,抑制了 碳的氧化,而且降低了气体溢出性飞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 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高耐磨合金焊丝的加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将高碳铬铁合金粉、电解金属锰粉、硼铁合金粉、铌铁合金粉、硅铁合金粉、钼铁 合金粉、铝粉、铁粉分别烘干,然后筛分,并保温保存分别烘干分别烘干;烘干时,采用电阻 炉通过热辐射方式将末粉在100—150℃的温度下烘干1—2h,去除吸附水;而微晶墨粉、萤 石粉和碳酸钾粉在400—600℃的温度下烘干3—4h,去除吸附水和部分结晶水,从而保证药 粉的质量。
本发明的高碳铬铁合金粉中,铬和碳有较强的亲和力,铬可固溶于铁基体中,起到 增加基体强度及耐腐蚀性的作用;铬原子还与碳原子在基体组织晶界处形成碳化物,常呈 网状或者树枝状分布,可提高焊缝合金的耐磨性能。在实际焊接过程中,焊缝合金中铬含量 低于铁的含量,但铬元素往往以原子形式固溶到铁碳化合物中,取代其中的部分铁原子,形 成二元碳化物,从而保证焊缝合金的耐磨性。
硅铁合金粉的加入可获得韧性较高且硬质的耐磨焊缝合金,且硅和锰可进行联合 脱氧,尽管硅锰脱氧能力不太强,但在焊接过程中也恰恰因此就可能易于转入熔池中;而本 发明中加入的碳和铝也恰好可保护硅锰过渡,从而使其承担熔池的脱氧任务;铝粉作为良 好的脱氧脱氮合金成分,能够有效的降低焊接电弧区域以及液态金属中的氧含量,对焊接 过程中熔滴的形成、长大、过程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钼、铌作为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其形成 的立方晶系碳化物硬度高,热稳定性好,可以显著提高焊缝合金的耐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凯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柳州凯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544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口径钢管的焊接平台
- 下一篇:一种预填焊材的T型结构双激光束焊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