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53181.8 | 申请日: | 2016-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0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黎超英;吴沛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凯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505 | 分类号: | H01M4/505;H01M4/525;H01M4/1391;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李勤辉 |
地址: | 5450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镍钴锰酸锂 正极 材料 前驱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镍钴锰锂电池正极材料,具体说是一种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新型的锂离子复合正极材料发展迅速,尤其是镍钴锰锂正极材料,其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与商业化的LiCoO2相比,镍钴锰锂正极材料具有成本低廉的优势;与LiNiO2相比,镍钴锰锂正极材料更易合成,并且循环性能和热稳定性相对较好;相对尖晶石LiMn2O4来说,镍钴锰锂正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结构更稳定,不会发生Jahn-Teller效应,且Mn离子稳定,不会发生Mn离子在电解液中的溶解;与LiFePO4相比,镍钴锰锂正极材料振实密度大,电位平台高。
目前,镍钴锰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高温固相法、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喷雾热解法、水热合成法和燃烧法等,但采用较多的仍然是共沉淀法,该方法操作复杂、重复性较差且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镍钴锰锂正极材料的工业化生产和实际应用。在制备镍钴锰锂正极材料过程中,其前驱体的性能决定了正极材料的质量,而前驱体中固相混合的均匀程度至关重要,现有技术采用的混合机由于混合均匀度较低,导致了镍钴锰锂正极材料的质量低下。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使前驱体中固相混合较为均匀的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按化学计量比将固态Mn(NO3)2、CoCO3、Ni(NO3)2·6H2O和Li2CO3的混合物投入旋转的滚筒内腔中;
(2)旋转的滚筒在离心力作用下将混合物从内腔甩出;
(3)甩出的混合物再次投入所述滚筒内腔中;如此循环,得到混合均匀的混合物;
(4)向上述混合均匀的混合物中加入分散剂进行球磨;
(5)然后将球磨后的浆料置于干燥箱内干燥,得到前驱体。
作为优选,所述混合物从上向下投入高速旋转的立式滚筒内腔中,高速旋转的滚筒在离心力作用下将内腔中的混合物从下侧侧壁的通孔甩出。
作为优选,设置于滚筒下侧的风扇将甩出的混合物由下向上吹送至滚筒上侧的筒盖,混合物撞击筒盖后再次投入滚筒内腔中。
作为优选,所述分散剂采用无水乙醇。
作为优选,球磨时球磨机采用350—400r/min的转速进行球磨。
作为优选,球磨时间45—60min。
作为优选,干燥时,干燥箱保持60—80℃的温度。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利用离心力和风扇使得混合的物料实现无规则循环运动,从而达到混料均匀无死角的目的;且混合物与筒盖撞击,可使混合物之间产生适度的粘合作用,从而保证后续的烧结时锂离子均匀嵌入前驱体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一种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按化学计量比将固态Mn(NO3)2、CoCO3、Ni(NO3)2·6H2O和Li2CO3的混合物投入旋转的滚筒内腔中,具体是将混合物从上向下投入高速旋转的立式滚筒内腔中,采用立式滚筒有利于进料和出料。
(2)旋转的滚筒在离心力作用下将混合物从内腔甩出,实施过程中,滚筒下侧侧壁沿周向设置数个通孔,从而使得高速旋转的滚筒在离心力作用下将内腔中的混合物从下侧侧壁的通孔甩出。
(3)甩出的混合物再次投入所述滚筒内腔中,作为优选,在滚筒下侧设置送风系统,如风扇;在滚筒设置筒盖;风扇将甩出的混合物由下向上吹送至滚筒上侧的筒盖后,混合物撞击筒盖后再次投入滚筒内腔中,如此循环,从而达到混料无死角,得到混合均匀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凯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柳州凯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531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