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通大树根部的水肥补给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253169.7 | 申请日: | 2016-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42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 发明(设计)人: | 范春楠;郑金萍;郭忠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G29/00 | 分类号: | A01G2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李冉 | 
| 地址: | 132013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通 大树 根部 水肥 补给 装置 | ||
本专利涉及一种直通大树根系的水肥补给装置,装置的设计是基于对土壤与树木生态关系的思考,重点解决因土壤坚实、堆垫和贫瘠等带来的大树栽植成活率低和生长状况不良等问题。装置是由具渗透孔的物料填充管和提拉活塞构成。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利用适宜的基质(珍珠岩、枯落物、苔藓等)混合适量的缓释复合肥将物料填充管填满,再将其植入到大树周围的土壤中,装置的物料填充管上沿应与地面保持齐平。装置在土壤中植入的数量和点位,要根据树体的大小和根系分布范围等视具体情况而定。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一种直通大树根部的水肥补给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大树、古树、名木的生长复壮,同时也适用于缺水地区果园、经济树种和珍贵树种的水肥管理。
背景技术
本装置的设计是基于大树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由大树栽植不当、管理不严和土壤环境状况不良等因素引起的大树保存率低和生长状况不佳等问题的思考,重在利用本装置在大树土壤中的植入应用,解决因土壤环境的坚实、堆垫、贫瘠等问题导致的大树根系通气条件差、水分及肥料的有效补给不足和浪费等,最终实现提高大树栽植成活、生长复壮以及水肥资源节约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底端锐尖的表面钻孔的硬质PVC管,并于管内填充适宜的基质和缓释肥料,通过数个该装置在大树根部土壤中的植入,有效改善大树根系的通气条件,并实现直通大树根部的水肥管理目标。
其中,水肥补给装置的管径为75mm或110mm,长度以40~60cm为宜;基质的填充可选用枯枝落叶、苔藓、珍珠岩等保水、保肥和通气状况好的材料,辅以适量的缓释复合肥,同时通过基质的填充也可有效避免了冬季低温对树木造成的伤害以及因土壤和其它杂物的进入而产生的装置淤积。
此外,本装置还在管内设计了提拉活塞,以便于管内填充物的更换和装置的清淤,有效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实用性和重复利用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专利的结构图。
图中:1物料填充管,2提拉活塞,3渗透孔。
图2是本专利应用在大树根部周围土壤中的示意图。
图中:1直通大树根部的水肥补给装置,其布设的数量和点位可根据树体的大小和根系分布等具体情况而定。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直通大树根部的水肥补给装置由具渗透孔(3)的物料填充管(1)和提拉活塞(2)构成。
其中,物料填充管(1)是基质与肥料的装填容器;提拉活塞(2)是物料填充管(1)内装填物更换和淤积物清除的部件;渗透孔(3)是连接物料填充管(1)与大树根部土壤水、气、肥出入的通道。在使用直通大树根部的水肥补给装置时,首先根据树体的大小和根系的分布范围,确定装置在土壤中植入的数量和点位,再利用洛阳铲或钻头等工具在选好的点位上钻取与装置管径和长度相符的孔穴;装置在植入前需要将提拉活塞(2)置于物料填充管(1)的底端,再将基质与适量的缓释复合肥混合后装填至物料填充管(1)内;最后将装置植入至事先钻好的孔穴中,并保持物料填充管(1)的上沿与地面齐平,装置在土壤中植入的示意如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华大学,未经北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531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立体式雾喷水培花卉培育方法
 - 下一篇:一种稀土合金、制备工艺及其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