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吸收电磁波的磁性木材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51714.9 | 申请日: | 2016-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224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坚;甘文涛;高丽坤;詹先旭;万才超;肖少良;高汝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7K3/16 | 分类号: | B27K3/16;B27K3/08;B27K3/50;B27K3/52;B27K3/00;C01B32/21;C01G49/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吸收 电磁波 磁性 木材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性木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电脑、路由器等无线通讯设备的普及,电磁辐射问题已经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电磁波吸收材料应运而生。木材作为一种优质的建筑、装饰材料,广泛的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行各业,特别是在人类的家居生活中。但是,作为一种天然的有机材料,其本身对频率在2GHz~18GHz的电磁波并没有吸收作用。因此,在如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开发一种具有微波吸收作用的木质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利用木材不能高效吸收电磁波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吸收电磁波的磁性木材的制备方法。
一种用于吸收电磁波的磁性木材的制备方法,具体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一、制备石墨烯片:
①、将石墨粉、过硫酸钾、五氧化二磷及酸性溶液混合,密封反应器,在温度为70℃~200℃下水热反应1h~52h,冷却至室温,然后向反应器中加入蒸馏水,静置1h~24h,得到混合物A;
所述的石墨粉与过硫酸钾的质量比为1:(0.1~10);所述的石墨粉与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为1:(0.1~10);所述的石墨粉的质量与酸性溶液的体积比为1g:(1~1000)mL;所述的石墨粉的质量与蒸馏水的体积比为1g:(1~1000)mL;
步骤一①中所述的酸性溶液为质量百分数为1%~99%的硫酸或质量百分数为1%~99%的硝酸;
②、在温度为0℃~30℃的条件下,以速度为0.01mL/min~10mL/min,向混合物A中加入酸性溶液和高锰酸钾,反应1h~52h,然后加入蒸馏水,反应1h~52h,得到混合物B;
所述的混合物A与酸性溶液的体积比为1:(0.1~10);所述的混合物A的体积与高锰酸钾的质量比为1mL:(0.01~10)g;所述的混合物A与蒸馏水的体积比为1:(0.1~10);
步骤一②中所述的酸性溶液为质量百分数为50%~98%的硫酸或质量百分数为50%~98%的硝酸;
③、向混合物B中先加入蒸馏水和双氧水,反应1h~52h,再加入质量百分数为1%~20%的盐酸溶液或浓度为1.0×10-4mol/L~10mol/L的碱性溶液调节pH至中性,然后离心分离,得到固体产物,在温度为20℃~150℃下,将固体产物干燥1h~48h,得到氧化石墨烯;
所述的混合物B与蒸馏水的体积比为1:(1~100);所述的混合物B与双氧水的体积比为1:(0.01~10);
④、将氧化石墨烯置于温度为500℃~1100℃的马弗炉中10s~60s,得到石墨烯片;
二、制备MnFe2O4纳米粒子:
将含有Fe3+的盐、含有Mn2+的盐及水混合,得到含有Fe3+和Mn2+的混合溶液,将碱溶液加入含有Fe3+和Mn2+的混合溶液中,密封反应器,然后在温度为70℃~200℃下水热反应1h~52h,得到MnFe2O4纳米粒子;
所述的含有Fe3+和Mn2+的混合溶液中含有Fe3+的盐浓度为0.01mol/L~10mol/L;所述的含有Mn2+的盐与含有Fe3+的盐的摩尔比为1:(1~20);所述的含有Fe3+和Mn2+的混合溶液与碱溶液的体积比为1:(1~10);
所述的碱溶液为浓度为0.1mol/L~10mol/L的NaOH溶液或质量百分数为1%~10%的氨水溶液;
三、木材的预处理:
将步骤一④制备的石墨烯片与蒸馏水混合,得到石墨烯溶液,将清洗干净的木材浸入到石墨烯溶液中,并密封反应容器,真空浸渍1h~24h,然后在温度为70℃~200℃下水热反应1h~52h,再将反应容器冷却至室温,取出反应后的木材,并在温度为20℃~150℃的条件下,真空干燥1h~48h,得到石墨烯/木材复合材料;
所述的石墨烯片的质量与蒸馏水的体积比为1g:(1~100)mL;
四、木材的表面涂胶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林业大学,未经东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517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