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硝基苯废水的复合吸附处理材料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250138.6 | 申请日: | 2016-04-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8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 发明(设计)人: | 戴晓宸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云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20/26 | 分类号: | B01J20/26;B01J20/30;C02F1/28;C02F101/38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顾伯兴 |
| 地址: | 21510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硝基苯 废水 复合 吸附 处理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硝基苯废水的复合吸附处理材料。
背景技术
上世纪50年代以后,全球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全球水资源状况的迅速恶化,“水危机”日趋严重。一方面是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另一方面,日趋严重的水污染蚕食大量可供消费的水资源。水污染情况不断加剧,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及化工厂较多的地区,未经处理的污水肆意排放严重威胁着当地的自然环境,这其中就包括化工厂、染料厂尤其是苯胺染料厂等排出的含硝基苯的废水。
硝基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药物、染料及有机溶剂的生产等领域。硝基苯在水中具有极高的稳定性,而且具有化学性质稳定、难生物降解、高毒性、“三致”作用及环境积累性等特点,当浓度超过33mg/L时可造成鱼类及水生生物死亡,而且自然条件下的蒸发速度较慢,造成的水体污染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已被列为严格管控的环境污染物。现有的对含硝基苯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生物法、化学法和物理法,其中化学法存在处理成本较高及二次污染等问题,生物法处理含硝基苯废水的成本较低,但微生物菌株的驯化和纯化一直限制着生物法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物理法主要为吸附处理,但现有的吸附处理材料对硝基苯的吸附效果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含硝基苯废水治理的复合吸附处理材料,对废水中硝基苯的吸附性较好,而且对废水中其他污染质的吸附处理性亦良好。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含硝基苯废水的复合吸附处理材料,包括以下原料:羟丙基纤维素接枝共聚物、氧基氯化铁、阳离子醚化淀粉、活性碳纤维、活性氧化铝、聚环氧氯丙烷、多孔型羟基磷灰石粉、疏水改性木质素纤维、多聚羟基氯化铝硅、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及吸附剂NSUL-1;所述原料的质量份数为:羟丙基纤维素接枝共聚物15~30份、氧基氯化铁5~8份、阳离子醚化淀粉4~10份、活性碳纤维2~8份、活性氧化铝5~10份、聚环氧氯丙烷2~6份、多孔型羟基磷灰石粉1~4份、疏水改性木质素纤维5~12份、多聚羟基氯化铝硅6~10份、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10~18份及吸附剂NSUL-112~20份。
进一步地,所述一种含硝基苯废水的复合吸附处理材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羟丙基纤维素接枝共聚物22份、氧基氯化铁6份、阳离子醚化淀粉6份、活性碳纤维5份、活性氧化铝8份、聚环氧氯丙烷4份、多孔型羟基磷灰石粉2份、疏水改性木质素纤维8份、多聚羟基氯化铝硅8份、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15份及吸附剂NSUL-115份。
进一步地,所述疏水改性木质素纤维的制备方法:取0.1-3mm长的木质素纤维置于硫酸和乙醇的混合液中,于80℃下混合改性反应60min,实验反应完成后,分离木质素纤维和反应液体,用水冲洗纤维,然后于50℃下烘干,所述木质素纤维、硫酸和乙醇的质量比为1:10:3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的优点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含硝基苯废水治理的复合吸附处理材料通过合理的原料复配,产生协效吸附处理作用,对含硝基苯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硝基苯表现出良好的吸附处理效果,而且可有效降低污水的色度值及COD,具有优良的综合水处理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一种含硝基苯废水的复合吸附处理材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羟丙基纤维素接枝共聚物22份、氧基氯化铁6份、阳离子醚化淀粉6份、活性碳纤维5份、活性氧化铝8份、聚环氧氯丙烷4份、多孔型羟基磷灰石粉2份、疏水改性木质素纤维8份、多聚羟基氯化铝硅8份、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15份及吸附剂NSUL-115份。。
实施例2:一种含硝基苯废水的复合吸附处理材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羟丙基纤维素接枝共聚物15份、氧基氯化铁5份、阳离子醚化淀粉4份、活性碳纤维2份、活性氧化铝5份、聚环氧氯丙烷2份、多孔型羟基磷灰石粉1份、疏水改性木质素纤维5份、多聚羟基氯化铝硅6份、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10份及吸附剂NSUL-112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云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云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501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