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嗜铬细胞致病基因二代测序建库用PCR引物及建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48095.8 | 申请日: | 2016-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44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宁光;崔斌;王卫庆;苏颋为;蒋怡然;周薇薇;齐研;朱巍;张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C12Q1/6869;C40B50/06;C12N15/11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曹莉 |
地址: | 20002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细胞 致病 基因 二代 测序建库用 pcr 引物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嗜铬细胞致病基因二代测序建库用PCR引物及建库方法;引物选自SEQ ID NO:1~SEQ ID NO:70所示核苷酸;嗜铬细胞致病基因为SDHB、SDHC、SDHD、MAX、VHL、TMEM127、RET。利用提取的人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前述引物作为引物的特异扩增部分进行第一轮PCR扩增;将第一轮PCR产物,稀释,作为第二轮PCR扩增的模板;第二轮PCR扩增利用第一轮PCR扩增的通用引物再进行一轮扩增,同时加上测序机器需要的index、特异引物识别区用于测序机器识别的碱基序列;第二轮测序产物经核酸纯化,即可上机检测。本发明的建库方法属于自行设计开发,对比购买国外试剂盒成本极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嗜铬细胞致病基因二代测序建库用PCR引物及建库方法。
背景技术
DNA测序已经成为生物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研究生命蓝图的方式。随着测序平台硬件及相应软件的优化,阻碍研究进展的亦非测序技术本身而是与其相关的文库构建以及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454 Life Sciences公司(Roche)首先推出了革命性的基于焦酸测序法的超高通量基因组测序系统,开创了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先河。二代测序又叫高通量测序技术,基本原理是边合成边测序。在Sanger等测序方法的基础上,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四种不同的dNTP,当DNA聚合酶合成互补链时,每添加一种dNTP就会释放出不同的荧光,根据捕捉的荧光信号并经过特定的计算机软件处理,从而获得待测DNA的序列信息。二代测序是一项新的低成本,高通量,高准确度的快速测序技术,在临床和科学研究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代测序的检测流程简单分为建库和测序两部分组成。对于建库部分,现有的方法分为PCR扩增和probe探针两种。无论对于现有的PCR扩增,还是probe探针,目前主要由国外的生产厂家所霸占,如果要做相关的实验,必须提供要做的基因给相应的公司,例如:life technology,illumina等国外公司,然后这些国外公司设计合成好相应的试剂之后,再卖给国内厂家,极大制约了国内相关技术的开发和研究的开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嗜铬细胞致病基因二代测序建库用PCR引物及建库方法;具体为嗜铬细胞瘤7个致病基因(SDHB,SDHC,SDHD,MAX,VHL,TMEM127,RET)的基因检测自行设计用于二代测序中的建库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嗜铬细胞致病基因二代测序建库的PCR引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物选自SEQ ID NO:1~SEQ ID NO:70所示的核苷酸。
优选的,所述嗜铬细胞致病基因为SDHB、SDHC、SDHD、MAX、VHL、TMEM127、RET。
优选的,与SDHB基因相对应的PCR引物由8组引物对组成,分别是序列号为SEQ IDNO:1的E1-F和序列号为SEQ ID NO:1的E1-R,序列号为SEQ ID NO:3的E2-F和序列号为SEQID NO:4的E2-R,序列号为SEQ ID NO:5的E3-F和序列号为SEQ ID NO:6的E3-R,序列号为SEQ ID NO:7的E4-F和序列号为SEQ ID NO:8的E4-R,序列号为SEQ ID NO:9的E5-F和序列号为SEQ ID NO:10的E5-R,序列号为SEQ ID NO:11的E6-F和序列号为SEQ ID NO:12的E6-R,序列号为SEQ ID NO:13的E7-F和序列号为SEQ ID NO:14的E7-R,以及序列号为SEQ IDNO:15的E8-F和序列号为SEQ ID NO:16的E8-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未经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480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