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次法混炼胶在线称重校核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48025.2 | 申请日: | 2016-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5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朱业胜;姜承法;李飞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万向新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23/01 | 分类号: | G01G23/01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地址: | 100142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 混炼 在线 称重 校核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次法混炼橡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专注于一次法混炼 胶的在线称重校核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混炼胶胶料密炼和混炼工序是橡胶制品(尤其是轮胎)生产过程中的第 一个环节,炼胶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以下各工序是否能够顺畅进行以及产 品的最终质量。
炼胶过程是天然橡胶、合成橡胶或其它种类橡胶与各种填充剂、增塑剂、 防老剂、硫化剂等化学助剂充分混合的过程,在传统的炼胶工艺过程中,根 据配方以及终炼胶不同的性能要求,在混炼过程中各种非橡胶化学助剂加入 的顺序是不同的。
橡胶混炼过程就其本质来说是配合剂在生胶中均匀分散的过程,粒状配 合剂呈分散相,生胶呈连续相。在混炼过程中,橡胶分子结构、分子量大小 及其分布、配合剂聚集状态均发生变化。通过混炼,橡胶与配合剂起了物理 及化学作用,形成了新的结构。混炼胶是一种具有复杂结构特性的分散体系。 由于生胶的粘度很高,为使配合剂渗入生胶中并在其中均匀混合和分散,必 须借助于炼胶机的强烈机械剪切作用。
混炼过程是加工橡胶最基本的过程,加入配合剂后的混炼胶料的质量, 对半成品的工艺性能和成品质量均具有决定性影响。而在炼胶工艺过程中, 炼胶原材料(包括天然橡胶、合成橡胶或其它种类橡胶与各种填充剂、增塑 剂、防老剂、硫化剂等化学助剂)的总重量变化和损失对混炼胶的性能以及 后续工序的进行和成品的最终质量具有直接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次法混炼胶在线称重校核方法,在混炼 橡胶工艺中实现混炼胶在线称重与校核,对橡胶混炼过程中混炼胶原料总重 量和混炼后胶片总重量进行实时监测对比,校核重量损失,从而根据校核结 果改善混炼胶工艺,调整橡胶混炼前各原料添加比例,加入重量允许偏差检 测,从而提高混炼胶的性能质量,改善成品合格率,最终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方法的一次法混炼胶在线称重校核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次法混炼胶在线称重校核方法,包括步骤:
S1、承重输送装置工作输送混炼胶;沿所述承重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依 次设置有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在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混 炼胶信号,并之后所述信号消失,且所述第二检测装置无法检测到所述混炼 胶信号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
S2、所述承重输送装置停止工作,混炼胶称重机构对所述混炼胶进行称 重,并将称重结果发送给校核装置,称重完成之后进入步骤S3;
S3、所述承重输送装置再次工作继续输送混炼胶。
优选的,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和/或所述第二检测装置采用光电开关。
优选的,所述承重输送装置采用多级托辊和输送带结合的结构,所述多 级托辊包括:
设置在所述输送带进料端的主驱动辊;
设置在所述输送带出料端的主从动辊;
用于支撑所述输送带上表面的上水平托辊和侧挡辊;
用于支撑所述输送带下表面的下水平托辊。
优选的,所述第一检测装置为设置在所述主驱动辊处的主驱动辊光电开 关,所述第二检测装置为设置在所述主从动辊处的主从动辊光电开关。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1中,在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混炼胶信号 的时间超出预设值,或者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和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均检测 到所述混炼胶信号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步骤S4;
S4、所述承重输送装置停止工作,并发出报错信号。
一种一次法混炼胶在线称重校核系统,包括:承重输送装置、位置检测 机构、混炼胶称重机构、称重系统总支架和校核装置;
所述位置检测机构包括沿所述承重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 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且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均通讯 连接于所述承重输送装置和所述混炼胶称重机构;
所述混炼胶称重机构安装在所述称重系统总支架上,能够称测所述承重 输送装置上混炼胶的重量;且所述混炼胶称重机构通讯连接于所述校核装置。
所述混炼胶称重机构安装在所述称重系统总支架上,能够称测所述承重 输送装置上混炼胶的重量。
优选的,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和/或所述第二检测装置采用光电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万向新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万向新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480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水罐运输车车架纵梁结构
- 下一篇:一种高底盘车辆转向支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