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倒装芯片模组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46231.X | 申请日: | 2016-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9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黄亮;章国豪;何全;陈忠学;唐杰;余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3/367 | 分类号: | H01L23/367;H01L23/373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刘媖 |
地址: | 51009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倒装 芯片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倒装芯片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系统的复杂度迅速增加,多种移动通讯网络并存,例如现在广泛应用的2G、3G和4G移动通讯网络。另外,人们也希望移动终端功能增加的同时越来越薄或越来越小。因此,这些需求对移动终端内部集成电路的性能和集成度要求越来越高,工作速率和功耗也越来越大,对封装结构的要求也更高,尤其是对封装散热要求更加严苛。例如手机里的CPU和射频前端的功放模组都是手机里面的主要发热芯片,如果这些芯片的散热不好,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手机工作是握着手机感觉很热。所以,如何改善这些芯片的散热性能尤其重要,这不仅能使芯片一直保持稳定的工作性能,而且还能提升芯片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集成电路芯片内焊垫与外部之间的电气连接,以及为集成电路芯片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工作环境,集成电路封装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集成电路封装质量的好坏,对集成电路总体的性能优劣关系很大。现有的封装结构中,一般有引线键合封装结构和倒装封装结构。引线键合封装结构将位于芯片上的焊球通过金线键合至引线框架,并通过引线框架的一组引脚实现与外围电路的电气连接,这样芯片产生的热量将大部分通过基板散热,然而基板一般是焊接在PCB板上,将导致芯片产生的热量将无法直接散去。倒装封装结构的实现方式为,通过焊点将倒置的芯片放置于基板上,从而不通过引脚而直接实现电气和机械连接;采用这种技术的封装结构,可以利用倒置芯片的顶部填加散热器直接向上散热,提高芯片散热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倒装芯片模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倒装芯片模组,包括封装基板、倒装芯片、热导体和注塑模具框,倒装芯片具有集成电路且安装在封装基板上,所述封装基板设在电路板上,所述注塑模具框设在倒装芯片的外围,通过注塑将注塑模具框、倒装芯片封装在封装基板上,所述注塑模具框使注塑材料不覆盖倒装芯片的顶面,热导体紧贴在倒装芯片的顶面。
进一步地,所述倒装芯片的连接凸点与封装基板上的焊盘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倒装芯片包括功放芯片、控制芯片和/或开关芯片。
进一步地,还包括散热件,所述的热导体与所述的散热件紧密接触。
进一步地,必要时,所述热导体与倒装芯片之间设有导热垫片。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垫片为铜片或硅片。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垫片通过芯片黏附膜(die-attach-film)固定在倒装芯片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热导体由热硅脂材料或导热胶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封装基板与倒装芯片之间通过焊盘和连接凸点进行电连接,由于增大了封装基板与倒装芯片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热传递的能力,增强了散热效果;
由于利用注塑模具框进行封装,大大方便了操作,简化封装工艺,避免了传统的封装工艺将整个芯片封住的现象,故减少了将芯片顶部遮住的封装材料去除的工序;
由本发明是通过现有的封装技术所做出的改进,没有改变电路的复杂性,确保了制作的稳定性,并大大提高了倒装芯片模组散热性能,不仅将一部分热量传递到电路板上,而且还通过芯片顶部的热导体将热量传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路板;2、封装基板;3、倒装芯片;4、热导体;5、注塑模具框;6、连接凸点;7、焊盘;8、散热件;9、导热垫片;10、芯片黏附膜。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倒装芯片模组,包括封装基板2、倒装芯片3、热导体4和注塑模具框5,倒装芯片3具有集成电路且安装在封装基板2上,所述倒装芯片3包括功放芯片、控制芯片和/或开关芯片。所述封装基板2设在电路板1上,所述注塑模具框5设在倒装芯片3的外围,通过注塑将注塑模具框5、倒装芯片3封装在封装基板2上,所述注塑模具框5使注塑材料不覆盖倒装芯片3的顶面,热导体4紧贴在倒装芯片3的顶面。所述的热导体4由热硅脂材料或导热胶制成。
所述倒装芯片3的连接凸点6与封装基板2上的焊盘7电连接。
还包括散热件8,所述的热导体4与所述的散热件8紧密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462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