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结核菌群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和试剂盒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245191.7 | 申请日: | 2013-04-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49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 发明(设计)人: | 野中浦雄;北川俊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滋吾堂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3/569 | 分类号: | G01N33/569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结核菌 免疫学 检测 方法 试剂盒 | ||
本发明涉及结核菌群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和试剂盒。[课题]由于用于检测结核菌群的常规方法需要时间长且还需要大量劳力和费用,因此还不能进行结核病的确定诊断和早期治疗开始。已存在对快速检测方法的需求。即使对于从生物样品直接检测,如果生物样品中不存在MPT64或仅存在非常少量的MPT64,也不能进行检测。结果已产生结核菌群感染被忽略的风险,并且更可靠的检测方法十分必要。[解决方法]提供一种方法和试剂盒,其中加热处理施加至含有结核菌群的生物样品,从而使结核菌群特异的分泌蛋白质,特别是MPB64,分泌到细菌细胞外,并将得到的处理样品进行免疫学测定,从而在不培养生物样品的情况下以更迅速且简便的方式检测结核菌群。
本申请是2014年10月8日进入中国的申请号为201380018968.0(PCT/JP2013/060301,国际申请日2013年4月4日)的专利申请“结核菌群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和试剂盒”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度安全的结核菌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和试剂盒,其通过在预定的温度下加热处理生物样品并免疫学检测由此被细胞外分泌(extracellularly secreted)的结核菌群特异的分泌蛋白质,可在不进行培养操作的情况下由含有结核菌群的生物样品直接简便且迅速地进行。
背景技术
结核(Tuberculosis)为目前高度重要的传染病,据称每年日本国内有数千人、世界各地有数百万人死于该疾病,根据传染病法(Infectious Disease Law)疑似结核感染的患者必须入院。当诊断患者患有结核时医师必须立即报告给当局,因而需要及时的响应。
属于结核菌群的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人型结核菌)、牛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牛型结核菌)、鼠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microti,鼠型结核菌)和非洲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africanum,非洲型结核菌)已知为对人类致病的抗酸菌(acid-fast bacteria)。鸟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avium)、堪萨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kansasii)和海鱼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等已知为非结核性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mycobacteria)。
感染有结核菌群的人类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在某些罕见病例中,由牛结核分枝杆菌引起。近年来,非结核性分枝杆菌种中,感染有鸟结核分枝杆菌的病例增加。由于这两类感染存在类似的临床症状,病因细菌的鉴定对于确定治疗方针也是重要的。
因此,结核感染或非结核性分枝杆菌感染的区别检测对于减轻患者负担和适当地进行早期治疗同样是重要的。在另一方面,从公共卫生的角度,区别检测对于防止第三人继发感染的目的也是重要的。
迄今为止,作为检测结核菌群的方法,已实施了基于培养的检测方法。此类培养方法通过将待试验的生物样品接种至液体培养基或固体培养基并检测生长的细菌细胞来进行。尽管使用液体培养基的方法可缩短待试验的生物样品的培养期,但该方法在操作期间具有继发感染的高风险,因而需要高度安全的设备和装置。使用固体培养基的方法需要长达大约2个月的时间才能获得检测结果。结核菌群必须使用高度安全的装置在高度安全的环境中特别小心地培养以防止继发感染。
作为用于从上述培养的生物样品的培养基中鉴定结核菌群的方法,已知涉及免疫学测定分泌至培养基中的结核菌群特异的蛋白质的简便检测方法。
日本专利特开平11-108931号公报公开了用于检测结核菌群存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从结核病患者收集的生物样品接种至固体培养基或液体培养基,培养结核菌群数日至数周;然后免疫学检测分泌至培养基中的结核菌群特异的分泌蛋白质MPB64。根据该文献,该方法与常规方法相比允许在培养后立即鉴定和检测结核菌群并减少操作期间继发感染的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滋吾堂有限公司,未经滋吾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451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