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拉锁两用启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43082.1 | 申请日: | 2016-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83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任巧燕;张兴旺;许巧珍;闫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新竹防灾救生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7/00 | 分类号: | A62C3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睿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61218 | 代理人: | 惠文轩 |
地址: | 71007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拉锁 两用 启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磁拉锁两用启动装置,用于释放灭火系统的驱动气体,所述电磁拉锁两用启动装置包括壳体、摆动件、电磁驱动组件和启动组件,其中,壳体上设置有限位长孔,摆动件上设置有挡销,挡销可在限位长孔中移动,电磁驱动组件设置在壳体外,可控制挡销在限位长孔中的位置,启动组件设置在壳体内,启动组件上设置有撞击锤,用于释放驱动气体,启动组件的移动位置受到摆动件上的挡销的限制,通过控制电磁驱动组件控制挡销的位置,进而间接控制启动组件,使灭火系统启动;本发明的启动装置占用空间小、响应速度快、操作方便、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消防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拉锁两用启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厨房灭火系统驱动气体启动装置,主要是采用刺破针刺破膜片来释放驱动气体,结构复杂,占用空间较大,且刺破针刺破膜片的结构,易发生误操作,致使系统不稳定,而且复位装置复位时需要的力量较大笨重难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拉锁两用启动装置,其占用空间小响应速率快,操作方便,且有多种启动方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电磁拉锁两用启动装置,用于灭火系统,包括:壳体、摆动件、电磁驱动组件、启动组件;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长孔,所述限位长孔的一端为锁定位置,另一端为释放位置;所述摆动件通过第一固定轴铰接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摆动件上固定有挡销,所述挡销具有中间段和外侧两端,所述挡销的中间段位于所述壳体的内侧,所述挡销的外侧两端从所述限位长孔伸出至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挡销可随所述摆动件在所述限位长孔的锁定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电磁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电磁驱动组件在断电状态下将所述挡销限制在所述限位长孔的锁定位置,在通电状态下释放所述挡销;所述启动组件可摆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侧,所述启动组件具有向所述第一固定轴处摆动的趋势,当所述挡销位于所述限位长孔的锁定位置时,所述启动组件被所述挡销的中间段阻挡,当所述电磁驱动组件通电后,所述挡销被释放,所述启动组件摆动至所述第一固定轴;其中,所述启动组件上还设置有撞击锤,当所述启动组件摆动至所述第一固定轴,所述撞击锤运动至预定位置启动灭火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电磁拉锁两用启动装置,壳体为开口朝下的U形结构,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侧壁,限位长孔设置在两个侧壁上,第一固定轴设置在两个侧壁之间,摆动件上的挡销的中间段位于限位长孔的内侧,挡销的外侧两端从限位长孔伸出至壳体外侧,电磁驱动组件可控制挡销在限位长孔中的位置,当挡销被固定在限位长孔的锁定位置时,启动组件将被挡销的中间段挡住,当挡销被电磁驱动组件释放后,挡销将被启动组件挤压至限位长孔的释放位置,同时启动组件将摆动至第一固定轴处,启动组件上的撞击锤运动至目标位置启动灭火装置。本发明通过设置电磁驱动组件和启动组件对灭火系统进行控制,启动组件自身与电磁驱动组件并无直接连接,只通过摆动件上的挡销的位置相关联,不容易发生误操作,可靠性强,启动组件上还具有预设的扭矩,响应速度快,电磁驱动组件和启动组件分别设置在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壳体的内侧和外侧,占用空间少,而且方便操作人员对启动组件进行复位。
作为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侧还设置有反馈装置,当所述启动组件摆动至所述第一固定轴时,所述启动组件触发所述反馈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电磁拉锁两用启动装置,设置在壳体内侧的反馈装置位于启动组件的摆动区域内,当电磁驱动组件释放挡销后,启动组件摆动至第一固定轴的过程中触发反馈装置,反馈装置可启动灭火系统的其他辅助装置,提高了灭火系统的功能和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新竹防灾救生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新竹防灾救生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430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