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干扰抑制合并和噪声平衡联合处理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42807.5 | 申请日: | 2016-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6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邬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12 | 分类号: | H04B1/12;H04B1/10;H04B1/16;H04B7/04;H04B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0 | 代理人: | 张振伟,张颖玲 |
地址: | 51808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扰 抑制 合并 噪声 平衡 联合 处理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中干扰抑制合并和噪声平衡技术,特别是涉及增强长期演进(LTE-Beyond)系统接收机中一种干扰抑制合并和噪声平衡联合处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3GPP增强长期演进(LTE-B,LTE-Beyond)版本11(Release 11)中,存在异构网下的复杂干扰环境的问题,用户设备(UE)会受到来自相邻小区的强干扰。
为了对抗邻区强干扰,接收机一般要采用干扰抑制合并(IRC,Interference Rejection Combining)技术。常规方法是3GPP协议中的最小均方差(MMSE,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IRC。然而,当UE处在没有邻区强干扰的区域时,主要是受到噪声的影响,则需要关闭IRC功能,一来可以降低处理复杂度、降低功耗,二来可以避免在某些场景下会带来的性能下降;同时,如果UE采用多天线接收,就需要开启噪声平衡(NB,Noise Balance)功能,使UE的多个接收天线在进行多入多出(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检测之前的多个噪声近似相等,以使MIMO检测的性能更优。
对于如何在异构网环境中的不同干扰条件下,合理地配置多天线接收机对抗干扰和噪声的处理方式,以获得最佳的检测性能,以及最小的处理复杂度和功耗,尚无有效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干扰抑制合并和噪声平衡联合处理方法和装置,在异构网环境中的不同干扰条件下,能够合理地配置接收机对抗干扰和噪声的处理方 式,以获得最佳的检测性能,同时采用最小的处理复杂度和功耗来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干扰抑制合并与噪声平衡的联合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邻区干扰强度高于干扰强度阈值,执行干扰抑制合并(IRC)功能;
确定邻区干扰强度低于干扰强度阈值,利用承载所述IRC功能的硬件资源中的部分硬件资源执行噪声平衡(NB)功能。
优选地,所述执行IRC功能,包括:
输入干扰噪声协方差阵R;
对所述干扰噪声协方差阵R进行分解以及上三角矩阵求逆;
对信道估计H和接收信号Y进行白化处理;
基于白化处理结果进行多入多出(MIMO)检测。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小区参考信号(CRS)或者用户参考信号(UERS)所在资源位置的接收信号,消减去对应位置的信道响应与参考信号的乘积后得到多个样本,基于样本平均得到所述干扰噪声协方差矩阵R。
优选地,所述对干扰噪声协方差阵R进行分解以及上三角矩阵求逆,包括:
将所述干扰噪声协方差矩阵R分解为下三角矩阵V和所述下三角矩阵的转置矩阵VH的乘积;
对所述下三角矩阵的转置矩阵VH进行求逆。
优选地,所述利用承载所述IRC功能的硬件资源中的部分硬件资源执行NB功能,包括:
输入干扰噪声协方差阵R,得到噪声矩阵N;
利用承载所述IRC功能的硬件资源中对干扰噪声协方差阵R进行分解以及上三角矩阵求逆的部分硬件资源,对所述噪声矩阵N进行开方求倒得到噪声平衡矩阵;
利用承载所述IRC功能的硬件资源中进行白化处理的部分硬件资源对所述噪声平衡矩阵进行噪声平衡处理;
利用承载所述IRC功能的硬件资源中进行MIMO检测的部分硬件资源对噪声平衡结果进行MIMO检测。
优选地,所述MIMO检测包括:最小均方差(MMSE)检测;最大似然(ML)检测;球形译码(SD)检测。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干扰抑制合并与噪声平衡的联合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IRC模块,用于确定邻区干扰强度高于干扰强度阈值,执行IRC功能;
NB模块,用于确定邻区干扰强度低于第二干扰强度阈值,利用承载所述IRC功能的硬件资源中的部分硬件资源执行NB功能。
优选地,所述IRC模块,还用于输入干扰噪声协方差阵R;对所述干扰噪声协方差阵R进行分解以及上三角矩阵求逆;对信道估计H和接收信号Y进行白化处理;基于白化处理结果进行MIMO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428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