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浇筑半埋入式混凝土的模具及制造方法及浇筑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40858.4 | 申请日: | 2016-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563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秦磊;任宏伟;朱晓军;董必钦;邢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8B7/00 | 分类号: | B28B7/00;B28B7/22;G01N27/00 |
代理公司: | 山东博睿律师事务所37238 | 代理人: | 常银焕 |
地址: | 25002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浇筑 埋入 混凝土 模具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浇筑半埋入式混凝土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模,安放于底模上的中模,以及将中模固定于底模上的顶模;
所述底模上表面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包括通孔和半通孔,两个所述通孔为一组,两个所述半通孔为一组,两组定位孔间隔均匀分布;
所述中模呈上下两片对称的空心环体,环体腔体内壁上均匀分布有若干电极定位孔,所述电极定位孔的中部设有穿通腔体内壁的穿线孔;所述中模的上表面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为通孔;
所述顶模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孔为通孔,所述第三定位孔的位置与所述底模的通孔位置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浇筑半埋入式混凝土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底模整体呈凸台形,由上底板和下底板同心相叠放组成,所述上底板为圆环形,下底板为半径大于上底板的圆板,所述第一定位孔均位于上底板的圆环上表面;所述中模呈圆环形,所述电极定位孔分布腔体内壁的中间部位;所述顶模为扁平圆板,安放于中模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浇筑半埋入式混凝土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下底板的外径为220-240mm,上底板的外径为200-220mm,下底板的内径与上底板的内径相一致;所述中模的腔体内径为90-100mm,外径为110-120mm,厚度为25-35mm;所述顶模的直径为110-120mm,厚度为8-1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浇筑半埋入式混凝土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定位孔为长方形,宽度为18-22mm,深度为18-22mm,数量为16个;所述穿线孔的直径为4-6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浇筑半埋入式混凝土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定位孔中安装有带有电缆的电极,电缆穿过穿线孔与电极相连接,电极的形状与电极定位孔相配合,长度为36-44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浇筑半埋入式混凝土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中模和顶模的材料均为Q235钢。
7.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模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a.加工底模,将上圆板和下圆板的圆心重合叠放,在底模上表面均匀钻有通孔和半通孔;
b.加工中模, 在中模腔体内壁上均匀开设若干电极定位孔,在电极定位孔的中部钻有穿线孔,在中模的上表面均匀钻出若干通孔;
c.加工顶模,在顶模上均匀钻出若干个通孔,为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孔的位置与底模的通孔位置相对应;
d.加工电极,将碳纤维布粘结胶主剂浸渍胶和固化剂浸渍胶按照2:1的质量比例,混合搅拌2分钟,倒入嵌有电极片的立方体模块中,凝结硬化24小时,电极制作完成。
8.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模具的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a.放置底模,将底模平放于水平面上;
b.安装中模,将中模平放于底模的表面,使中模的通孔与底模的通孔相互重合,将螺栓对应旋于通孔中,拧紧螺栓,将中模和底模固定成一体;
c.安装电极,将电极对应安装于中模内壁上的电极定位孔中,固定;
d.安装顶模,将顶模平放于中模的表面,顶模的通孔与中模的通孔相互重合,将螺栓对应固定于所有的通孔中,拧紧螺栓,将顶模、中模和底模固定成一体;
e.浇筑,将混凝土通过顶模上预留的浇筑孔中进行浇筑;
f.起模,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并达到规定的拆模时间后,先拆除顶模,再拆除中模,最后移走底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4085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用板杆连接件
- 下一篇:一种城轨U型梁外模开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