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步整流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40272.8 | 申请日: | 2016-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64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望;赵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219 | 分类号: | H02M7/219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创同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9 | 代理人: | 蔡纯;张靖琳 |
地址: | 210023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步 整流 电路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同步整流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所述同步整流电路包括第一至第四开关管以及开关控制电路。开关控制电路用于产生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导通和断开,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导通和断开。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对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进行自调整,使得第一至第四开关管的工作点大致为理想工作点。该同步整流电路对开关管的导通点和断开点自调整以补偿控制信号的延时,从而提高同步整流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具体涉及同步整流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整流电路用于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传统的整流电路是使用二极管的半桥或全桥整流电路。在交流电的正负半周期中,电流从整流电路的输入端经由不同的二极管路径到达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从而在输出端获得单向的直流电。采用二极管的整流电路的结构简单且成本低,然而二极管自身的整流损耗大,使得电源效率变低。
同步整流电路是采用开关管代替二极管的整流电路。由于开关管的导通电阻低,因此可以减小整流损耗,提高系统效率。同步整流电路例如是包括四个开关管的全桥整流电路。各个开关管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导通或断开。开关管的控制信号的相位必须与其输入端的交流电的相位相同才能实现整流功能。
同步整流电路需要包括开关控制电路以产生开关管的控制信号。开关管例如由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工艺制成,在开关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存在着寄生的体二极管。在现有的同步整流电路中,在检测到体二极管导通之后导通开关管,在检测到开关管的电流接近零时,断开开关管。
在无线充电的应用领域,采用高频信号在电能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传输电能。由于同步整流电路的开关控制电路对电流检测信号的处理包括比较、传输和驱动等过程,因此,控制信号相对于理想的导通时刻和断开时刻均存在着延时。结果,同步整流电路在高频交流电时整流损耗显著增加。
因此,期望进一步改进同步整流电路,使得开关控制电路可以补偿控制信号的延时,以进一步减小高频交流电的整流损耗。
发明内容
有鉴于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同步整流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其中对开关管的导通点和断开点自调整以补偿控制信号的延时,从而提高同步整流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同步整流电路,包括:连接成全桥整流电路的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以及开关控制电路,用于产生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导通和断开,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导通和断开,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中间节点作为所述同步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开关管和所述第三开关管的中间节点作为所述同步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对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进行自调整,使得所述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工作点大致为理想工作点。
优选地,所述开关控制电路根据在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之间接收的交流输入电压判断所述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开关管各自的体二极管的导通状态,并且根据所述体二极管的导通状态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以调整所述工作点。
优选地,在导通阶段中,所述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开关管分别在其相应的体二极管导通之后的第一预定时间导通,第一预定时间接近为零,在断开阶段,所述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开关管分别在其相应的体二极管断开之前的第二预定时间断开,第二预定时间接近为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402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