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轨U型梁外模开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39258.6 | 申请日: | 2016-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563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生;刘占雷;陈锋;张帆;李东原;李占;陈向璞;王亚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七局集团郑州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00 | 分类号: | B28B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1114 | 代理人: | 王霞 |
地址: | 45005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型梁外模开合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用预制梁,尤其是涉及一种城轨U型梁外模开合方法。
背景技术
城轨U型预制梁在梁场内预制浇筑完成后,需要对预制梁混凝土进行预张拉试验。预张拉试验之前须将外侧模板拆离预制梁体,外侧模板拆离预制梁体目的是保证预制梁体在张拉过程中不受外侧模板的挤压, 防止预制梁体因受挤压出现裂纹,进而影响梁体质量。传统外侧模板的开、合一般采用机械设备整体吊装或拆卸,而现有梁场制梁台座较多,梁体预制周期较短,使得外侧模板的开、合操作频繁,这样,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而且作业效率也非常低,无法满足现有梁场内工厂化施工进度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的城轨U型梁外模开合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城轨U型梁外模开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首先将整体钢模结构的底模板固定在制梁台座上;
第二步、在所述制梁台座的左、右两侧沿纵向分别间隔设置多个螺旋撑杆,所述每个螺旋撑杆的下端通过旋转铰接件与设置在制梁台座内的预埋钢板相连接,每个螺旋撑杆的上端分别与对应侧的外侧模板支撑架相铰接;
第三步、在所述制梁台座的左、右两侧沿纵向分别间隔设置多个水平横向支撑;
第四步、所述底模板与所述左、右两侧的外侧模板组合时,首先调整每个所述螺旋支撑使对应的外侧模板与底模板相接触,然后采用检查翼缘板至底模板中心线距离调整左、右侧的外侧模板的倾斜度至设计要求后,继续调整所述每个螺旋支撑使对应侧的外侧模板与底模板相衔接并通过螺栓固定即可;
第五步、所述底模板与所述左、右两侧的外侧模板分离时,首先松开取出所述左、右外侧模板与底模板相连接的所述螺栓,然后将制梁台座左、右两侧的所述螺旋撑杆上端与对应的所述外侧模板支撑架分离,即可将左、右侧的外侧模板支撑架连同外侧模板分别移动至对应的所述横向支撑上即可。
本发明优点在于无需机械设备辅助即可做到外模整体开合,操作简单方便;同时本方法实施时材料损耗低、可周转使用性强、组装简单、施工速度快、质量易于保证、施工成本低、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城轨U型梁外模开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首先将整体钢模结构的底模板1沿制梁台座2的纵向固定在制梁台座2的台身上,所述的台身由对称于制梁台座2的中线3设置在其左、右两侧的凸台4、5组成;
第二步、在制梁台座2的左、右两侧沿纵向分别间隔设置多个螺旋撑杆6、7,左、右两侧的每个螺旋撑杆6、7的下端通过旋转铰接件与设置在制梁台座2内的预埋钢板相连接,左、右两侧的每个螺旋撑杆6、7的上端分别与对应侧的外侧模板支撑架8、9相铰接;
第三步、在制梁台座2上位于左侧凸台4的左侧和右侧凸台5的右侧,沿纵向分别间隔固定有多个左侧水平横向支撑10和右侧水平横向支撑11;
第四步、底模板1与左、右两侧的外侧模板12、13组合时,首先调整左、右两侧的每个螺旋撑杆6、7使对应的外侧模板12、13与底模板1相接触,然后采用检查翼缘板至底模板中线3距离调整左、右侧的外侧模板12、13的倾斜度至设计要求后,继续调整左、右两侧的每个螺旋撑杆6、7使对应侧的外侧模板12、13与底模板1相衔接并通过螺栓14固定即可;
第五步、底模板1与左、右两侧的外侧模板12、13分离时,首先松开取出左、右外侧模板12、13与底模板1相连接的螺栓14,然后将制梁台座2左、右两侧的每个螺旋撑杆6、7上端与对应的外侧模板支撑架8、9分离,以旋转铰接件为中心向外旋转每个螺旋撑杆6、7,即可将左、右侧的外侧模板支撑架8、9连同外侧模板12、13分别平移至对应侧的横向支撑10、11上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七局集团郑州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七局集团郑州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392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