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智能设备上拾音器的信息推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38548.9 | 申请日: | 2016-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0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沈利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喜玛拉雅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1/00 | 分类号: | H04B11/00;G08C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智能 设备 上拾音器 信息 推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智能设备上拾音器的信息推送系统。
背景技术
在网络数据时代,智能设备、智能终端日新月异,从而产生众多的数据需要通过各种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特别是固定设备对特定的智能设备进行信息推送以及数据交互。比如在汽车内,车载终端向手机终端推送汽车的状况信息等,而这些近场推送方式一般是采用近场通信模式,仅仅只能依靠蓝牙,NFC等硬件来完成。
目前,近场通信模式一般都是采用的蓝牙、NFC通信模式,但是随着蓝牙芯片或者蓝牙模块的不断革新,硬件成本也越来越高,价格从十几元至上百元不等,再者蓝牙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在两个设备端同时保持开启并保持长连接状态,整个过程耗电量不容小觑,特别是针对小型智能终端的待机和供电是个严重的问题,因此给用户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而NFC通信原理是不接触射频识别技术,目前因技术原因不支持大量的数据交互,使用比较局限,比如公交卡;虽然能耗比较低,但是传输速度极慢,同时价格比蓝牙的价格高出许多。
因此,现有技术的信息推送系统存在着硬件成本高、耗电量高、不支持大量的数据交互使用比较局限、传输速度极慢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信息推送系统存在的硬件成本高、耗电量高、不支持大量的数据交互使用比较局限、传输速度极慢等问题,本发明提供基于音频的超声波信息推送方法和系统,以解决硬件成本高昂等问题。
本发明基于智能设备上拾音器的信息推送系统包括发送超声波的设备模块和智能终端上的超声波解析软件模块,所述发送超声波的设备模块和智能终端上的超声波解析软件模块通过数据连接,具体呈现说明如下:
一、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建立通信连接,获取信息收发地址;
二、获取来汽车设备的状态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
三、轮换播放至少两个数据帧,每个所述数据帧对应一个目标信息标识并显示所述目标信息标识对应的目标信息的概要信息;
四、对数据进行数据编码,通过编码信息驱动发送设备,产生超声波,进行数据传输;五、传输模式按两个数据帧循环进行发送,避免数据丢失;
五、接收端接受到来自超声波数据,利用超声波解析软件对数据进行解析;
六、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编码校验,如果正确则等待下一个序列数据,反之等待接收下一次数据重发,直到数据校验成功;
七、把解码的信息在智能终端进行数据呈现,实时数据动态更新;
八、智能终端超声波解析软件开放用户数据查询接口,用户一旦提出查询需求,则进行数据请求,从而查询汽车内部数据用户提交的需求,获取数据以后返回查询结果;
九、选取超声波通信频段中的频率带,并设置多个频率点,分别用不同频段代表4种符号,同步码“S”、二进制数据“0”、二进制数据“1”和数据重复码“K”;确定需要进行发送的数据,若发送的数据中同时存在重复数据,则用重复码代替第二位数据;当进行数据传输时超声波发送设备根据其指定的格式进行封装编码,并将编码之后的数据帧进行传输,实现超声波通信;编码完成的完整数据格式包含起始码、校验码、有效数据码和数据传输结束标志码,有效数据码又由同步码S与数据重复码K交替组合而成;在智能终端侦听到的是编码之后的模拟信号,因此在智能终端接收到该超声波后,智能终端上是通过软件分析采样量化点的值来判断频率,从而数据解码,将通信中信号解调出现的三种数据分别为数据1、数据0和数据重复码;数据解码的时候当数据接收为1时对应数据位1,当数据接收为0时对应数据位0,当接收到数据重复码时表示当前位数据位与前一位接收数据相同。
本发明基于智能设备上拾音器的信息推送系统的有益效果是:对设备的要求极低,只需要设备具备最简单的扬声器和拾音器就能进行数据交互,现在很多的设备都自带扬声器和拾音器,使用十分方便,因此决定成本价格基本为0。这样既保证了数据的可靠传输,也满足数据的传输效率,并且可以尽可能的降低硬件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智能设备上拾音器的信息推送系统的超声波通信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基于智能设备上拾音器的信息推送系统的数据采集导向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基于智能设备上拾音器的信息推送系统的数据接收导向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道路交通风险预测与控制的方法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喜玛拉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喜玛拉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385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