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四驱插秧机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37498.2 | 申请日: | 2016-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6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郭保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同方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C11/00 | 分类号: | A01C11/00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石誉虎 |
地址: | 262737 山东省潍坊市滨海***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秧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插秧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四轮驱动的乘坐式插秧机。
背景技术
公知的一种插秧机的结构是,前轮驱动,机架上连接船板,船板上安装插 秧作业装置(秧箱、移箱机构以及栽植臂等)。这种插秧机结构简单,插秧时, 船板浮在泥面上,辅助操作者可以站在船板上连续摆秧。但是,插秧机在水田 里作业,泥面凹凸不平,只靠前轮驱动,越野性能差。
公知的另一种插秧机是四轮驱动的,提高了越野性能,但由于其后驱动轮 直径较大,无法安装适合辅助操作者站立的平台,辅助人员不能随机作业,插 完秧箱里的秧苗后,需停机重新摆秧后,才能继续行进插秧,因而不能保证插 秧的连续性,大大降低了插秧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四驱插秧机, 其不仅越野性能好,而且辅助操作者能随机摆秧,保证了插秧的连续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四驱插秧机,包 括:机架,所述机架设有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包括前驱动轮和后驱动履带, 在所述后驱动履带的后上方设有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固定于所述机架上。
其中,所述后驱动履带的后下方设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整地辊。
其中,所述整地辊固定于所述机架上。
其中,所述机架后侧通过悬挂机构连接有插秧作业装置。
其中,所述整地辊固定于所述插秧作业装置的支架上。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后驱动采用履带结构,可降低操作平台的高度,辅助人员可以随机 作业,秧箱里的秧苗接近插完后,无需停机即可重新摆秧后,继续行进插秧, 因而可以保证插秧的连续性,据测算插秧效率可提高40%左右。
2)前驱动轮与后驱动履带结合使用,既保持了前轮转向的灵活性,又因为 后履带可以做成三角形或长条形等形状,与四轮驱动的插秧机相比,其可以明 显缩小与前轮的距离,便于顺利越过障碍物,提高越野性能。
3)插秧机行进时,整地辊能够将前驱动轮和后驱动履带压出的车辙整平, 以便于随后的插秧,尤其是转弯时。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四驱插秧机的正视图;
图中:1-发动机,2-方向机,3-驾驶座椅,4-悬挂机构,5-插秧作业装置, 6-机架,7-前驱动轮,8-后驱动履带,9-整地辊,10-操作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四驱插秧机,机架6上设有行走装置,行走装置包括前 驱动轮7和后驱动履带8,前驱动轮7通过方向机2转向,机架6上设有驾驶座 椅3。插秧作业装置5通过悬挂机构4连接于机架6的后侧,插秧作业装置5包 括秧箱、移箱机构以及栽植臂等,发动机1为行走装置和插秧作业装置5等提 供动力。在后驱动履带8的后上方设有操作平台10,辅助操作者站立在操作平 台10上进行摆秧等作业,操作平台10固定于机架6上。
为了将前驱动轮和后驱动履带压出的车辙整平,后驱动履带8的后下方设 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整地辊9,整地辊9固定于机架6上,也可以固定于插秧作 业装置5的支架上,此时要防止插秧作业装置5起落时与操作平台10干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同方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潍坊同方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374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走式多功能施肥机
- 下一篇:一种油用牡丹种子休眠解除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