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瓦振监测系统信号传输正确性的检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237373.X | 申请日: | 2016-04-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8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豪;张利;张宇;屈斌;张宁;王梓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C25/00 | 分类号: | G08C25/00;G01M13/04 |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来佳 |
| 地址: | 30001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监测 系统 信号 传输 正确性 检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信号检验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瓦振监测系统信号传输正确性的检验 方法。
背景技术
旋转机械的瓦振测量即为在其非旋转部件上,一般为轴承座处测量机械的振动,对于评价 旋转机械整个系统的振动状况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瓦振监测系统一般由磁电式传感器、信 号线、信号分析仪构成,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信号分析仪通常远离需测量的机械,这就造成 了磁电式传感器与信号分析仪之间空间距离较远,信号线较长、接头较多、信号传输可靠性 差。
目前检验瓦振监测系统信号传输正确性的方法一般为接线完毕后,至少两人分工协作, 一人观察信号分析仪数据变化,另一人人为对磁电式传感器造成一定振动,这种方法可靠性 较差,仅能测试信号是否导通,难以确定信号传输质量,对于出现的问题难以确定故障点。 人为晃动传感器可能会产生超出信号分析仪量程的信号,对设备造成较大冲击,同时部分设 备现场传感器安装位置较为危险,人员深入现场操作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一种瓦振监测系统信号传输正确性的检验 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瓦振监测系统信号传输正确性的检验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对监测系统接线正确性进行检查;
(2)向传感器侧信号线接头输入一定电压信号,具体信号输入位置为离开传感器的第一 条信号线与传感器接头处,同时做好保护措施防止损坏信号分析仪;
(3)在信号分析仪处接收信号确认信号线导通,若信号传输效果差或无信号,将信号发 生器转移至从传感器开始的第二条信号线接头处,若信号正常则为第一条导线或一二条导线 连接处问题,若信号仍不正常则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最后一条信号线,寻找故障点并排除;
(4)向传感器侧信号线接头输入变化的电压信号并持续一定时间;
(5)在信号分析仪处分析信号图形确认信号传输正确,若发现信号传输质量差,则采用 分段排除的方法确定故障点,确定故障点位置后对其进行抗干扰保护或排除干扰源;
(6)在确认信号传输正确性后,对信号线易损坏处进行保护,对信号线接头处做好绝缘;
(7)确认监测系统信号传输正确可信,删除信号分析仪无关数据,新建一个监测模块。
而且,所述步骤(1)对监测系统接线正确性进行检查包括具体内容有:
①确保传感器安装正确,检查传感器自身并无故障;
②传感器与信号线之间接头连接正确、牢固;
③信号线与信号线接头牢固;
④信号线与信号分析仪之间接头牢固;
⑤不同位置传感器与信号分析仪不同通道对应是否正确;
若发现问题应立即修正。
而且,所述步骤(2)输入一定电压信号的输入信号由信号发生器提供,所述输入一定电 压信号的大小由传感器型号与信号分析仪接纳信号电压等级决定,所述保护措施具体为确认 信号分析仪量程,确认信号发生系统具有完好的保护电路。
而且,所述步骤(3)确认信号线导通的具体方法为:信号分析仪接收到信号发生器发出 的电压信号大小一致,同时确认该信号线是否将正确的传感器接入了信号分析仪的对应通道。
而且,所述步骤(4)变化的电压信号为在一定范围内周期性规律变化的电压信号,该信 号的峰值不超过信号分析仪量程,波形与传感器实际检测过程中产生的信号相似,所述持续 一定时间是指能够基本模拟现场复杂情况的时间。
而且,所述步骤(5)确认信号传输正确的内容包括:调取历史数据,观察电压信号波形 与周期,对比信号发生器提供的模拟信号,具体确认内容包括:
①波形与周期是否一致;
②波形是否完好无扰动;
③不同电压时的信号衰减是否加剧;
④信号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否有其他变化。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373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