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供电装置以及供电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37040.7 | 申请日: | 2012-10-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06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乡间真治;市川敬一;末定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2J5/00 | 分类号: | H02J5/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李逸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电 装置 以及 控制 方法 | ||
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安全性的同时减小未搭载受电装置时的待机功率的供电装置以及供电控制方法。供电控制单元在(1)电力传输时,使电源电路向第一有源电极提供第一电压;(2)使电源电路向第一有源电极提供低于第一电压的第二电压,直到搭载受电装置为止使受电装置检查单元以第一时间间隔进行频率扫描;或者(3)使电源电路向第一有源电极提供低于第一电压的第四电压,直到卸下受电装置为止使受电装置检查单元以比第一时间间隔长的第二时间间隔进行频率扫描。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2年10月01日、申请号为201280057227.9、发明名称为“供电装置以及供电控制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需通过电场耦合而物理连接就能够传输电力的供电装置以及供电控制方法。特别是,涉及提高安全性且降低功耗的供电装置以及供电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开发了很多以非接触方式传输电力的电子设备。在电子设备中为了以非接触方式传输电力,大多在电力的供电单元和电力的受电单元中采用了设有线圈模块的磁场耦合方式的电力传输系统。
但是,在磁场耦合方式中,通过各线圈模块的磁通量的大小对电动势的影响很大,为了以高效率传输电力,要求高精度地控制供电单元侧(初级侧)的线圈模块与受电单元侧(次级侧)的线圈模块之间的线圈平面方向上的相对位置。此外,作为耦合电极使用了线圈模块,因此很难实现供电单元以及受电单元的小型化。另外,在便携设备等电子设备中,需要考虑线圈的发热对蓄电池的影响,还存在有可能在配置设计上有困难的问题。
因此,例如开发了利用静电场的电力传输系统。专利文献1公开了通过在供电单元侧的耦合电极与受电单元侧的耦合电极之间形成强电场来实现高电力传输效率的能量传送装置。图10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电力传输系统在供电单元(供电装置)1侧具有大尺寸的无源电极3和小尺寸的有源电极4,在受电单元(受电装置)2侧也具备大尺寸的无源电极5和小尺寸的有源电极6。将供电单元1侧的有源电极4和受电单元2侧的有源电极6设置成两者相对置,在两者之间形成强电场7,从而实现高电力传输效率。
此外,专利文献2和3公开了在电力的供电单元(供电装置)和受电单元(受电装置)这两者中设置了线圈模块的磁场耦合方式的电力传输系统中的、基于被传输的电力的变动的异物检测方法,专利文献3公开了在供电单元和受电单元之间进行通信的供电控制流程。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表2009-5310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10-213414号公报
专利文献3:专利第47256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现有技术的电力传输系统中,通过供电单元监控电极的电压变动,在产生了异常的变动的情况下,一般进行停止电力传输这样的传输控制。但是,在通过电场耦合方式传输电力的情况下,问题在于很难确保相对于在电极间产生的高电场的安全性。
此外,即使在供电单元中没有搭载受电单元的情况下,由于通过供电单元监控电极的电压变动,因此也存在待机功率变大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安全性的同时能够减小未搭载受电装置时的待机功率的供电装置以及供电控制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370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电路
- 下一篇:一种电力系统机组组合配置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