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环氧树脂的三明治压片制样模具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236089.0 | 申请日: | 2016-04-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6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国;王新宇;杨洪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14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荣玲 |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环氧树脂 三明治 压片 模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电压绝缘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全新的环氧树脂 试样制作装置及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环氧树脂的试样制作工艺主要为浇筑法,首先向预热好的钢 模具中浇入一定体积的混合好的环氧树脂,然后通过调整模具角度或 者用玻璃棒引流使液体覆盖整个模具,最后放入烘箱内的水平台上分 时加热固化,工艺流程如图1和2所示。该工艺的主要缺点如下:
1、受模具加工工艺及液体表面张力作用限制导致该方法对于所 浇筑的试样的厚度可控性比较弱,不能制造任意厚度的试样(特别是 厚度小于500μm的试样)。
2、该工艺制造试样的厚度均匀性取决于水平台的水平度与模具 的水平情况。浇筑的试样薄厚不均匀,试样各个部分厚度相差较大。 在测量过程中容易因试样厚度的原因导致结论错误。
3、该工艺试样固化过程中,试样下表面与模具接触(钢材)上 表面与空气接触。传热材料以及氧化程度的不同导致所制得的试样容 易出现上下表面颜色不一样的现象。对测量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4、因液态环氧树脂粘度比较大,并且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浇筑厚 度较薄的试样时,该工艺的浇筑流平过程较困难。
5、在温箱中固化成型的过程中,因为模具上方是敞口的,试样 直接裸露在温箱的环境中。而实际中温箱内不能保证绝对无尘,这样 在固化过程中可能导致一些杂质落到试样中并被固化到试样内部,导 致所制得试样存在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工艺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环氧树脂 的三明治压片制样模具及方法。本发明制得的试样质量高,厚度均匀, 且可制得任意厚度的试样,极大地减小了测量过程中的干扰因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环氧树脂的三明治压片制样模具,自下而上依次由底层 镜面板、底层薄膜、中间定厚模具、上层薄膜和上层镜面板对齐叠放 而成,所述中间定厚夹层的中间设置有型腔。
一种用于环氧树脂的三明治压片制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将底层薄膜放在底层镜面板上,再将中间定厚夹层放在底层 薄膜上。
二、用注射器注入环氧树脂于中间定厚夹层的型腔内。
三、盖上上层薄膜,盖膜过程中从一侧逐渐向另一侧盖过去若有 气泡,将气泡赶到模具边缘排除。
四、盖上上层镜面板,各层之间对齐叠放在一起组合成三明治结 构试样;
五、将组合成的三明治结构试样各层之间对其后无相对位移的放 入平板硫化机中加压升温固化,待其自然冷却后脱模取出试样。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镜面不锈钢易加工,模具成本低廉,且可以任意组合,只需 更换中间定厚夹层实现一模多用。
2、在制样初期只需用注射器将一定体积的环氧树脂液体注入模 具中,不用调整角度使环氧树脂液体流平,同时也不会因其流动过程 进入气泡,导致试样内部存在缺陷。
3、所制得的试样的厚度完全由中间定厚夹层的厚度决定,厚度 可控性强,可实现对试样厚度精准控制,所制得的试样各部分厚度均 匀,可以满足相对厚度误差精度要求。
4、在固化过程中,环氧树脂处于密闭状态,外界杂质不会落入 试样形成内部缺陷,也不会因为试样直接裸露在空气中被氧化。
5、在固化过程中,试样上下表面直接通过不锈钢板对试样传热, 试样上下表面不会因接触物质不同导致试样颜色及反应程度不同,且 试样直接与加热板接触,对试样的反应温度控制比较严格,有利于更 好地固化。
6、使用的双面硅油PET透明离型膜为软膜,有利于排除空气, 并且该种膜透明度高,便于观察试样中有无气泡,并可及时排除。
7、使用双面硅油PET透明离型膜可以免脱模剂,从而不会在脱 模后在试样表面留下一层脱模剂,且试样表面光滑度高,可以达到实 验要求,不用对试样进行打磨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浇铸法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为浇铸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3为三明治压片制样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向剖视图;
图5为中间定厚夹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三明治压片制样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7为三明治压片制样法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360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长尺寸超薄聚乙烯膜的制备方法、吹膜机、超薄聚乙烯膜
- 下一篇:阅读灯支架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