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冷凝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34963.7 | 申请日: | 2016-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47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B3/00 | 分类号: | F28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裴娜 |
地址: | 610225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冷凝器 一级冷却装置 二次蒸汽管 喷头 多效蒸发系统 冷凝器进出口 冷却水回水管 逆流冷凝器 不凝气管 顶部设置 冷却水室 热利用率 温度损失 有效温差 传统的 供水管 混流式 冷凝器 冷却水 逆流式 流阻 顺流 引射 连通 节能 堵塞 增产 改造 维护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冷凝器,包括:混合冷凝器本体,混合冷凝器本体的顶部设置有不凝气管,底部设置有冷却水回水管,在混合冷凝器本体一侧的下方连通有二次蒸汽管;在所述二次蒸汽管的上方设置有一级冷却装置;所述一级冷却装置包括:一级冷却水供水管、一级冷却水室、一级顺流引射喷头;本发明将损失在原逆流式冷凝器内的3‑7℃温度损失转变为多效蒸发系统的有效温差,提高热利用率,实现增产节能。相对于传统的逆流冷凝器,本发明改造的混流式冷凝器进出口可以实现零流阻,内部结构简单,不易堵塞,维护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芒硝、烧碱、真空制盐等行业多效蒸发系统混合冷凝器的技术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蒸发浓缩是化工企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工艺。在蒸发浓缩过程中,真空是传热的推动力。在末效真空压强的推动下,料液经过多次蒸发,水蒸汽的汽化潜热得以重复利用。末效真空度的高低与相对生产强度密切关系,随着末效真空度的提高,生产强度迅速增大。因此,维持较高的末效真空度一直是多效蒸发系统节能的关键所在。
现有真空系统大多通过混合冷凝器配多级蒸汽喷射器和水喷射泵(或水环式真空泵)来保证真空度。其中,混合冷凝器通过汽水之间直接传热传质将蒸汽冷凝而产生真空,是形成真空的核心设备;蒸汽喷射器和水喷射泵主要用于抽除系统中的不凝气。混合冷凝器的运行效果是影响多效蒸发系统末效真空度的关键设备。
目前在用的冷凝器多为逆流式混合冷凝器,其内部结构有板式、管式、喷射式和并流式。逆流式冷凝器中二次蒸汽或不凝气从冷凝器底部进入,与自上而下的冷却水进行逆流接触,不凝气从顶部被真空设备抽除。二次蒸汽或不凝气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要克服管道和设备的阻力,还要克服冷却水的阻力,因此这种逆流式冷凝器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普遍存在易堵塞,流阻大等缺点。通常,逆流式冷凝器的流动阻力为2000-4000Pa,对应的温差损失约为3-7℃,约占有效温差的10-20%,大大降低了热效率,导致了生产强度的下降。因此降低混合冷凝器的阻力可以将系统的有效温差提高3-7℃,同期产能提高10-2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在保证二次蒸汽完全冷凝的前提下,对现有逆流式冷凝器的内部结构,冷却水的分配和喷头布局型式进行了改造,提供一种集抽气和冷凝于一体的,零流阻的混合冷凝器。
一种混合冷凝器,包括:混合冷凝器本体,混合冷凝器本体的顶部设置有不凝气管,底部设置有冷却水回水管,在混合冷凝器本体一侧的下方连通有二次蒸汽管;
在所述二次蒸汽管的上方设置有一级冷却装置;
所述一级冷却装置包括:一级冷却水供水管、一级冷却水室、一级顺流引射喷头;所述一级冷却水室固定在二次蒸汽管的外围上,所述一级冷却水供水管安装在一级冷却水室的外壁上用于为其提供水源;所述一级顺流引射喷头安装在二次蒸汽管内,该一级顺流引射喷头与所述一级冷却水室连通。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混合冷凝器,在混合冷凝器本体的下方设置二级冷却装置;
所述二级冷却装置包括:二级引射喷头、二级冷却水室、二级冷却水供水管;所述二级冷却水室设置在混合冷凝器本体的内部,所述二级冷却水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二级冷却水室的顶部固定连通,另一端伸出在混合冷凝器本体的侧壁外;所述二级引射喷头分布安装在二级冷却水室的四周侧壁上。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混合冷凝器,在混合冷凝器本体的中部设置有三级冷却装置;
所述三级冷却装置包括:三级冷却水室、三级冷却水供水管、三级旋流雾化喷头;所述三级冷却水室固定在混合冷凝器本体的外围上,所述三级冷却水供水管安装在三级冷却水室的外壁上用于为其提供水源;所述三级旋流雾化喷头安装在混合冷凝器本体内,该三级旋流雾化喷头与所述三级冷却水室连通。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混合冷凝器,在混合冷凝器本体内、三级冷却装置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溅水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未经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349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