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大面积楼面模板施工中的临边防护栏及其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33499.X | 申请日: | 2016-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68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杨洋;何俨;赵亮;郭珍文;麻改琴;张元洪;邱长林;聂俊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32 | 分类号: | E04G21/32;E04G19/00;E04G21/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李玉盛 |
地址: | 40008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大面积 楼面 模板 施工 中的 边防 护栏 及其 安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大面积楼面模板施工中的临边防护栏及其安装方法,所述临边防护栏安装在模板支撑架的竖向钢管上,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立杆和多根安装在相邻立杆之间且呈水平设置的横杆;在每根立杆的下端均承插有一个套在模板支撑架中竖向钢管顶端的套筒。通过将防护栏立杆与模板支撑架中的竖向钢管相连接,从而安装防护栏,该安装方式更加简便,同时不会对模板和混凝土层造成破坏。本发明得到的应用于大面积楼面模板施工中的临边防护栏通过在模板支撑架的竖向钢管上固定安装防护栏,可有效地提高大面积楼面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安全,同时不会对模板和混凝土层造成破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大面积楼面模板施工中的临边防护栏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大面积的楼面施工逐层施工时,会在已经完成的楼面上搭设落地满堂架模板支撑架(即与楼层面积相等面积的脚手架,如专利号为201120028923.X的一种钢管模板支撑架),然后再进行楼面模板搭设,最后浇筑混凝土。具体施工期间,由于人工数量的限制,楼面模板通常需要分区施工,即根据具体情况规划出几个施工区域,并在每个区域分别搭设脚手架。在分区施工的过程中,很多建筑企业都没有作相应的临边防护,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通常情况下,对楼面临边的防护主要是通过安装防护栏的方式进行防护。即在楼层的混凝土层上固定安装防护栏。这种护栏的安装方式比较费时费力,在具体施工中,工人为了偷懒,很少这样安装。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在对大面积楼面模板施工时,很少对模板临边处进行安全防护栏的安装,存在安全隐患,而现有的临边防护栏需固定在混凝土层上,安装过程费时费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大面积楼面模板施工中的临边防护栏,其特征在于,防护栏安装在模板支撑架的竖向钢管上,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立杆和多根安装在相邻立杆之间且呈水平设置的横杆;在每根立杆的下端均承插有一个套在模板支撑架中竖向钢管顶端的套筒。通过将防护栏立杆与模板支撑架中的竖向钢管相连接,从而安装防护栏,该安装方式更加简便,同时不会对模板和混凝土层造成破坏。
作为优化,在每个套筒的两端均设有一个距套筒末端至少5mm的螺纹孔,在每个螺纹孔内均设有一个与其螺纹连接的顶紧螺杆。这样的设置不但能够牢固地将立杆与模板支撑架中的竖向钢管固定连接在一起,还便于安装和拆卸。同时,螺纹孔距离套筒末端至少5mm,既保证了立杆的套入深度,使其更加牢固,还能够便于根据实际情况,使得立杆插入不同深度,从而起到对立杆长度的微调节作用。
作为优化,在每根立杆的顶端均套设有一个三通管,所述横杆的末端套设在三通管的横向管内,所述三通管各支管的长度为15-25cm,在每个三通管的各支管上均设有距其末端至少5mm的螺纹孔,在每个螺纹孔内均设有一个与其螺纹连接的顶紧螺杆。通过三通管连接横杆和立杆,套接方便,同时,该三通管中各个支管的长度较长,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将各根横杆插入不同深度,再通过顶紧螺杆固定,从而实现对横杆长度调整的目的。同时,螺纹孔距离套筒末端至少5mm的设置,还能够保证横杆插入深度在5mm-25cm后,也能对其固定。
作为优化,每根立杆均由至少两根竖向支杆组合而成,相邻竖向支杆之间均设有一个用于连接竖向支杆和横杆的四通管,所述四通管的各支管长度为15-25cm;所述横杆的两端均承插在四通管的横向管内,并通过顶紧螺杆固定在四通管内。通过几根竖向支杆组装立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竖向支杆的数量,从而变相地增加了立杆的长度,相邻竖向支杆之间通过四通管进行连接,从而实现了支杆和横杆的连接,使得防护栏的结构更加牢固。另外,四通管相较标准四通管的各支管长度较长,可实现调整竖向支杆和横杆长度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334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物墙体裂缝便捷填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复合打包带